×

上一组
读书月淘书团会场|满额送文创/限时满减
中图网>淘书团>文学>团购详情

淘书团

“70后批评家文丛”全8册,著名文学批评家陈思和主编,集合优秀批评家谢有顺、霍俊明、梁鸿、张莉、李云雷、房伟、刘志荣、李丹梦的文学评论集。

文丛汇聚8位生于70年代的文学批评家作品,他们深耕理论、评说前辈、重读经典、思考批评,对文学创作领域的诗歌、散文、小说等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解析,既显示了他们的学术视野,亦不失锐气、才情和锋芒。

×

关键字
名家文集
团购价¥84.0 ¥288.0 折扣2.9
已售83
缺货登记

返回淘书团>>

推荐理由

16开平装,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收入谢有顺、霍俊明、梁鸿、张莉、李云雷、房伟、刘志荣、李丹梦的作品,既展示了他们的智慧和才华,也记载了他们在文学领域的成长历程

这些作品论题涉及当下文学语境的方方面面:既有对自身批评事业的省察,对前辈致敬的经典重读,对同代新锐的作品解读;也有对社会问题的探讨,还有对历史问题的打捞等,充分体现了这一代批评家的学术视野和批评锐气

书友说
  • 泓泓眸*** 2021/8/23 21:04:00
    见解独到,很有研究价值,值得入手。
  • 197*** 2021/7/29 10:32:16
    物美价廉,东西好,物美价廉,东西好
  • *** 2021/7/27 22:21:47
    非常不错值得入
查看下一条 >>

编辑推荐

在“80后”批评家文丛得到业内普遍认可时,云南人民出版社策划“70后”批评家文丛,第一辑推出了谢有顺、梁鸿、张莉、霍俊明、李云雷、房伟、刘志荣、李丹梦八位“70后”批评家的文集。相较于还在成长中的“80后”批评家,“70后”批评家已经是成绩斐然的一代。但整体上,“70后”批评家在当代批评界属于“被遮蔽的一代”。有人认为这种被“遮蔽”状态,和“70后”批评家的成长经历有关,也和文学发展的客观状况有关。对他们来说,20世纪80年代是漫长、稳定、天真而美好的“童年”,90年代之后才逐渐进入真正的成长期,但那时的社会环境不一样了,新的状况层出不穷,有疲于奔命之感一但真正接触社会、进入文学,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现在想起来,90年代以来社会上发生的种种大改革、大变动,“70后”都遭遇了。这一代批评家基本上是在学院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学院里逼仄的生存空间和过于具体、量化的升等制度,以及90年代普遍压抑的客观环境,都在他们的学术性格里留下了深刻的痕迹。文学上也是这样,90年代,赶上文学的边缘化和低潮期,然后是进入新世纪,网络文学和流行文学的大潮呼啸而来——文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文学,一切都在除陈布新的转换过程中,大量的新现象新问题都需要批评家自己去辨别和摸索,如80年代批评群体的亮相活动就相对减少,环境晦暗而复杂得多。因此,除了个别批评家出类拔萃、成名较早以外,大多数的青年学者兼批评家,都是经过了漫长的学习时期和适应时期,才慢慢地开始崭露头角,他们没有形成一个批评的群体,再正常不过。



分册介绍

《霍俊明卷》

本书以微观视野和细节史的方式来考察20世纪60年代至新世纪以来先锋诗歌空间和“江湖”的特殊话语形态、生成及转换机制。从思想禁忌到逐渐开放年代的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来重新梳理诗歌现象具有重要的诗学和文化学意义。以地方性知识和空间为出发点重新考察先锋诗歌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地理学和区域性研究,而是要在历史田野的考察中对一个时期内先锋诗歌在不同空间和场域的发生、重心、结构、位移、变化做出探索性的阐释。

作者简介

霍俊明,河北丰润人,现任职于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中国现代文学馆首届客座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著有专著《尴尬的一代:中国70后先锋诗歌》《变动、修辞与想象:当代新诗史写作问题研究》《无能的右手》《新世纪诗歌精神考察》《从广场到地方》《陌生人的悬崖》等。


《李丹梦卷》

作品共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分别是当代文学的“立场”、中原文化与“中原突破”、女作家评论小辑。透过书稿,可以看出作者对文学批评严谨的态度。立足具体文本与作家的解读,进而对当代文学典型现象进行鞭辟入里的探讨,由此上升到文化层面的梳理与阐释,这是书稿展开论述的脉络。

作者简介

李丹梦,1974 年出生,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专著《文学返乡之路》《“文学豫军 ”的主体精神图像》《欲望的语言实践》等。


《刘志荣卷》

这是一本当代文学批评方面的自选集,所收文章约略分为三辑:*辑,大致以讨论小说等叙事文类为主;第二辑则是诗歌——这一部分的内容虽然就目前来看并非作者所擅长的批评领域,但可能会是以后作者和当下文学创作结缘的方向,所以特意单列成一辑;第三辑是一些通观性的文章,作者的学识与性情也可从中窥见。 

作者简介

刘志荣,陕西白水人。1994年毕业于,获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同年起留校任教,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有对话集(主持),参著《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主编),发表论文和对话五十余篇。


《张莉卷》

作品由文本细读、作家论、个人写作与公共生活、百年文史视野学下的女性写作四个部分的内容组成。张莉的批评写作是指向自身的,是一种主体性的自觉寻求。她有意识地淡化身上的学院气、书生气,她的文字沿着情绪而流动。她尽力让自己的文字变得生动清澈,她既是复杂的,又是通透的。《“70后”批评家文丛·张莉卷》的出版,是张莉在文学批评功底的一次直接展示。

作者简介

张莉,河北保定人,文学批评家。2000-2007年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曾在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现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聘研究员。


《梁鸿卷》

作品共有四个部分的内容组成,分别是重返语文学、20世纪90年代文学关键词、作为“外省”的河南、新的小说诗学。透过书稿,可以看出作者对文学批评严谨的态度。鲜明的地域文化解读与从美学层面出发对小说进行阐释是该书稿的一大亮点。

作者简介

梁鸿,河南省邓州市梁庄人,文学博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教授。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乡土文学与乡土中国关系研究。已出版《外省笔记:20世纪河南文学》等多部学术专著。


《谢有顺卷》

作者的文学批评提供的是一种不同于知识生产和材料考据的阅读感受,它告诉我们文学状况,且直率地说出自己对当下文学和现实的个人看法。纵观整部作品,内含着作者敏捷、活跃、生机勃勃的美学趣味和坚定的精神义理,并融汇有智慧和才情。更为可贵的是,作者能对文学的道义前景提出自己创见的。

作者简介

谢有顺,中国著名评论家,广东省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一级作家(2001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2006年),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2016年)。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全国“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文化领军人才。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杂志评选为“中国青年领袖”,2010年被国际经济组织达沃斯论坛评选为“全球青年领袖”。兼任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等职。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发表有学术论文三百多篇,出版有《散文的常道》《小说中的心事》等著作十几部。主持多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曾获冯牧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等奖项。

图片展示














本单详情

《房伟卷-70后批评家文丛》
作者:陈思和、周明全  主编,房伟  著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2147904
出版时间:2016/7/1
开本:16开
页数:276
定价:35

目录:

一、现场追踪点击

慈悲的灵慧

——评《毕飞宇文集》

中国式的“爱弥儿”

——评张炜的小说《半岛哈里哈气》

幽沉的激情与哈姆雷特式的人物

——评王方晨的《公敌》

夜色下的逃亡者

——罗望子小说近作《故乡》浅析

旧日的先锋与新貌的现实主义

——评马原的两部近作

幽灵海洋的塞壬之歌

——评郝誉翔的小说《逆旅》

一曲“安魂”的旋律

——评周大新的《安魂》

一部“70后”青年成长的青春圣经

——论瓦当的小说《到世界上去》

梁庄与中国:无法终结的记忆

——评梁鸿的小说《出梁庄记》

 “此在”的天堂与地狱

——评张学东的中篇小说集《裸夜》

二、作家新解新论

“浮生叙事”:世相纷繁之间的浅唱

 ——艾玛小说论

“炸裂”的奇书

——阎连科小说论

再历史化的可能性及其限度

——艾伟小说论

诗意世界的尽头

——王威廉小说论

挫折的抒情

——张楚小说论

永远的青春 永远的梦

——张悦然小说论

燃在俗世红尘的理想之光

——锦璐小说论

三、经典重读反思

传统的发明与现代性的焦虑

——重读《白鹿原》

“新民族文化史诗”的空间意识呈现

——重读《尘埃落定》

旧传奇的变异与新神话的危机

——重读《长恨歌》

论路遥小说的创伤叙事

钱钟书与王小波

——讽刺型小说的延续

四、小说思潮解读

非虚构文学的问题与方法

新世纪都市小说的吾乡书写

个人主义、穿越史观与共同体的诱惑

——穿越历史小说论

网络传媒语境下的“新民间故事”

——以网络小说《青囊尸衣》为例

附录

讨论课:蒋一谈的短篇小说

后 记



《李云雷卷-70后批评家文丛》
作者:陈思和、周明全  主编,李云雷  著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2147768
出版时间:2016/7/1
开本:16开
页数:306
定价:36

目录:

我们为何而读书? 

我的“问题意识”及其形成

第一辑 中国故事

如何讲述中国的故事

——对近期三部长篇小说的批评

我们能否理解这个世界

——“非虚构”与文学的可能性

“新文学的终结”及相关问题

历史视野中的“官场小说”

如何讲述新的中国故事

——当代中国文学的新主题与新趋势

重建文学批评的“中国视野”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主体”

我们能否想象我们的“未来”?

文学与我们的生命体验

重申“新文学”的理想

第二辑底层文学

新世纪“底层文学”论纲

“打工文学”的问题与前景

新小资的“底层化”与文化领导权问题

 “底层叙事”是一种先锋

新工人诗歌的“崛起”

重申“清醒的现实主义”

秦兆阳:现实主义的“边界”

第三辑重读

《红楼梦》:中国人的“乡愁”

《故乡》与现代知识分子的故乡

《白毛女》:风雨七十年

《智取威虎山》:文本与历史的变迁

现代中国的经验如何生成美学?

 ——重读《边城》

30年后读《伤痕》

重读《哥德巴赫猜想》

重读《平凡的世界》

第四辑细读

历史的碎片与“地方志”小说

——读铁凝的《笨花》

反思精英知识分子的最新力作

——读刘继明的《启蒙》

“中国故事”的一种讲法

——重读王祥夫的《归来》

失败的青年与“个人奋斗”

——从石一枫《世间已无陈金芳》说起

诗意生活的可能性,及不可能性

——读文珍的小说

记忆的诗学及其穿透世界的力量

——读付秀莹的《旧院》

尴尬,如何成为现代寓言

——读顾前的《平安夜》

孤独的世代及其奇诡的想象

——读笛安的《宇宙》

科幻文学之外的意义

——读刘慈欣的《三体》

第五辑 域外一瞥

赛珍珠:如何讲述中国的故事?

日本的“《蟹工船》现象”及其启示

《赵南栋》与文化领导权问题

告别的艰难与缝绻

——读黎紫书《告别的年代》

虚构的“故乡”及其精神隐秘

——从大陆看《复岛》

附录

历史与当代经验中的个人

——李云雷访谈录



《霍俊明卷-70后批评家文丛》
作者:陈思和、周明全  主编,霍俊明  著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ISBN:7222147748
出版时间:2016/7/1
开本:16开
页数:254
定价:32

目录:

“还乡河”与“乡愁”的海峡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海子在昌平的孤独

火车的前方是什么

诗歌的“地方性知识”与空间构造

北京和北方诗歌的空间主导性

食指的“杏花村”

传奇的“诗歌江湖9:白洋淀

从饭馆、街道和公园开始

东四十四条胡同76号

贵州道上的“启蒙”与泛政治狂想

1986:诗歌场的倾斜与转向

从盆地、茶馆、火锅和苍蝇馆开始

溽热山城与“下午性格”

北岛在成都和重庆

诗在东北:“远方有大事发生”

“莽汉”的暴动:“我要去北边” 

西昌:“非非”策略与语言“反动”

秦淮旧梦与先锋新声

海上柔靡与都市想象

太行山麓的大理石墓碑

没有“故地”的时代诗人何为

城市和城镇化与“地方性”

是否“我们都不去看前方”



《李丹梦卷-70后批评家文丛》
作者:陈思和、周明全  主编,李丹梦  著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2147751
出版时间:2016/7/1
开本:16开
页数:280
定价:35

目录:

上编:当代文学的“立场”

文学的现实态度

聚焦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

 “非虚构”之“非”

文学的生态抉择

——论红柯

在成长与现实、历史之间

——论张学东

对语言的生存性契入与思考:词的意识流

——论臧棣的诗

中编:中原文化与“中原突破”

文学“乡土”的地方精神

——以“中原突破”为例

文学“乡土”的苦难话语与地方意志

——以“文学豫军”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创作为中心

现代中原“化石”

——论乔典运

权力与人性的角逐

——论刘震云

极端化写作的命运

——论阎连科

下编:女作家评论小辑

论迟子建的个体哲学

——透视其中短篇小说

卑贱?匮乏的隐喻

——论林白

张悦然的“文学性”

浪漫的陷落与挣扎

——论棉棉的《糖》及其他

文学“返乡”之路

——论魏微



《70后批评家文丛.刘志荣卷》
作者:陈思和、周明全  主编,刘志荣  著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2147782
出版时间:2016/7/1
开本:16开
页数:327
定价:38

目录:

文学更新与知识更新

——谈姚伟的《尼禄王》,兼谈新世纪的先锋文学

漫谈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

缓慢的流水,惶恐的挽歌

——漫谈贾平凹的《秦腔》

消费时代人与物的疏离

——唐颖论

莫言小说想象力的两个特征及其来踪去向

大地与天空的辽阔与隐秘

——李娟散文漫谈

现代焦虑的精神超越

——论《无名书》

多多的来历

生命最后的智慧之歌

——穆旦在1976

生命的伤残、反抗与坚守

——牛汉“文革”时期诗歌简论

黑夜中漫游的灵魂

——灰娃“文革”时期的诗歌写作

《内陆高迥》:细读昌耀写于八十年代的这首诗

当代中国新科幻中的人文议题

近二十年中国文学中的荒诞现实主义

我们时代的内心生活

——新世纪三部中国小说的解读

当下长篇小说基本格局一瞥

——以2013年为例

短篇小说的命运,在现时代

——《2014年中国最佳短篇小说》序言

后记



《70后批评家文丛.张莉卷》
作者:陈思和、周明全  主编,张莉  著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2147805
出版时间:2016/7/1
开本:16开
页数:318
定价:38

目录:

小说的秘密:文本细读

三个文艺女性,一场时代爱情

——重读《爱,是不能忘记的》《一个人的战争》《我爱比尔》

两个“福贵”的文学启示

——以赵树理《福贵》和余华《活着》为视点

“现实感”与想象历史的可能

——以苏童近年创作为视点

重读《生死疲劳》:“发生过的事情都是历史”

日常的尊严

——毕飞宇《推拿》的叙事伦理

唯一一个报信人:作家论

追步“最好的读书人”

——论晚年孙犁

 “唯一一个报信人”

——论莫言书写故乡的方法

仁义叙事的难度与难局

——铁凝论

在大地上

论毕飞宇,兼及一种写实主义写作的实践意义

 “起义的灵魂”

——周晓枫论

个人写作与公共生活

在逃脱处落网

——论70后写作的个人化与公共性

意外社会事件与我们的精神疑难

——70后新锐小说家与“城镇中国”的重构

传媒意识形态与“世界文学”的想象

——以“顾彬现象”为视点

一个作家的重生

——论萧红与中国当代文学

百年文学史视野下的女性写作

书信、日记、自白式表达

——现代妇女写作叙述范式的初步形成(1917-1925)

重估现代女作家的出现

——以新文学期刊(1917-1925)中的女作家创作为视点

社会性别意识的彰显

——论新世纪女性写作十年

非虚构女性写作:一种新的女性写作范式的生成

假如自由能成为一种写作习惯

——一次发言

从来人间烟火

——张莉和她的文学批评/孟庆澍



《70后批评家文丛.梁鸿卷》
作者:陈思和、周明全  主编,梁鸿  著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2147775
出版时间:2016/7/1
开本:16开
页数:294
定价:36

目录:

第一辑重返语文学

回到语文学:

文学批评的人文主义态度

当代文学何处去:

对“重返现实主义思潮”的再认识

对“常识”的必要反对:

当代文学“历史意识”的匮乏与美学误区

理性乌托邦与中产阶级化审美:

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作家的美学思想

小城镇叙事、泛意识形态写作与不及物性:

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作家的美学考察

第二辑90年代文学关键词

“狂欢”:大众文化的兴起与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发生

“精神危机”:20世纪90年代初期社会精神状况的话语分析

“民间”:“断裂问卷”与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转向

“王小波之死”:自由主义乌托邦的建构及其未完成性

第三辑作为“外省”的河南

论当代知识分子的“外省意识”

“外省”:一个新的地域文学研究的理论视野

——以20世纪河南文学为个案

从“外省”到“中心的边缘”

——延安文艺思想与20世纪40一70年代的河南文学

“河南人”现象与中国当代文化精神的深层危机

第四辑新的小说诗学

文学视野中的“村庄”困境

——从阎连科、莫言、李锐的小说世界谈起

话语的飞升与意义的虚无之悖论存在

——刘震云小说美学特征初探

妥协的方言与沉默的世界

——论阎连科小说语言兼谈一种写作精神

新的小说诗学的建构

——李洱论

“灵光”消逝后的乡村叙事

——从《石榴树上结樱桃》看当代乡土文学的美学裂变



《谢有顺卷-70后批评家文丛》
作者:陈思和、周明全  主编,谢有顺  著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2147799
出版时间:2016/7/1
开本:16开
页数:319
定价:38

目录:

当代小说的叙事前景

重构中国小说的叙事伦理

乡愁、现实和精神成人

——为诗歌说一点什么

诗歌在前进

重申散文的写作伦理

散文的神态

如何批评,怎样说话?

文学批评的现状及其可能性

最是文学不自由

——与贾平凹对话

写作是身体的语言史

——与于坚对话

先锋就是自由

文学身体学

长篇小说写作的基本问题

小说的常道

答周新民问(代后记)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