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书店出品,台湾著名纪实文学作家郑鸿生作品3册:《青春之歌》《母亲的六十年》《寻找大范男孩》,了解台湾不同时代人群的民情、思想、社会与变迁。
三本书分别以台湾左翼青年、台湾女性和台湾男性的社会角色,呈现不同时代台湾的政治社会变迁,体现出不同时代背景下,台湾人民的身份认同问题与几代人之间的感情差异。每本书都配有大量照片,图文并茂。
★ 16开平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 《青春之歌:追忆一九七〇年代台湾左翼青年的一段如火年华》记录了在高压的威权体制下,1970年代台湾的左翼青年追求自由与思想解放,反抗压迫的激情岁月,与他们之间的情谊
★ 《母亲的六十年》堪称一部台湾女性的现代史,展现了台湾女性服装和审美的变迁,讲述老照片中的台湾风情
★ 《寻找大范男孩》通过老照片中祖孙三代服饰心理及身体感觉的追寻,表现了台湾男性的“欠缺”和“萎缩”
★ 失势的父权、坚韧的女性与娇宠的男孩这三角互动情结,铺陈台湾这百年来几个世代之间没能明言的底层心理
郑鸿生,台湾台南人,1951年生。1969年台南一中毕业后就读台湾大学,参加台大学生保钓运动、校园民主抗争与民族主义论战。1973年台大哲学系毕业,正值哲学系动荡之秋。1975年退伍后赴美留学,改读计算机硕士,并在计算机网络公司工作。1988年回到台湾,进入资讯工业策进会,负责大型信息系统之网络规划设计。1996年与妻游学澳大利亚雪梨(悉尼)一年,而后从事写作。
著有《扬帆吧!雪梨》(联经,1999)、《青春之歌:追忆一九七○年代台湾左翼青年的一段如火年华》(联经,2001)、《踏着李奥帕德的足迹——海外观鸟行踪》(允晨,2002)、《荒岛遗事——一个左翼青年在绿岛的自我追寻》(印刻,2005)、《百年离乱——两岸断裂历史中的一些摸索》(台社.2006)、《母亲的六十年洋裁岁月》(印刻,2010)、《寻找大范男孩》(印刻,2012)等。其他文字散见《思想》、《印刻》、《台湾社会研究》等刊物。
《青春之歌》
本书描述在高压的威权体制下,1970年代台湾的左翼青年,从中学时代起就受到罗素、殷海光、李敖、陈映真等人反抗精神的影响,因为追求个人自由与思想解放结合,并豪气十足地冲撞了当时的党国体制,终而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也改变了自己人生的历程。
这群年轻人原本分处各地,一场高中生的南北串联把他们趣味相投、年轻热情的心连到了一起。而后,因为保钓运动的刺激,他们兴起了追求社会正义与民族解放的单纯理想。然而却也牵动了一场思想论战——民族主义论战,并引起安全相关单位的注意而引发台大哲学系事件。
本书记述他们的情谊,和那个在苦闷中仍然充满改革希望的年代。
《母亲的六十年:洋裁岁月》
台湾女性的现代史、服装和审美的变迁、老照片中的台湾风情……
母亲从一九三〇年代到一九九〇年代,这六十年的洋裁岁月,正是台湾女性在现代化潮流下,学习自己裁制洋装的整个兴衰过程,也是在政治变动、经济发展与城乡变貌中,如何在服饰打扮上自我实现的历史。
从1930 到1990年代,从少女初萌追寻自由的勇气到一个母亲赖以持家的熟成技艺,从自学的小学徒到开班授徒的洋裁名师,从徬徨摸索的机遇梦想到看尽兴衰起落的现实,见证时尚与女性自我流动的面貌重现我们台湾母亲的悲喜与风华。这是一个儿子为母亲所写的故事;而这位母亲则用自己的青春与对於洋裁的热情为上世纪台湾的女性们的故事,裁剪出一段段动人的风景。
本书能让你看到的还不止这些,作者通过讲述“普通老百姓的故事”,旨在反思乃至重构台湾沉重的现代历程,并追索当下台湾现实处境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
《寻找大范男孩》
本书是郑鸿生的又一本“常民史”(见《母亲的六十年》),却用心更深,视角从台湾女性——母亲——转到了台湾男性:他的祖父、父亲和他这一辈。祖孙三代的历史就是台湾一个世纪的历史:清朝遗老的祖父、日本皇民的父亲,而在父权失势、由坚韧的母亲呵护长大的“我”这一辈人(作者与马英九、陈水扁乃同代人,台大校友),如今已执掌了台湾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的大权。
作者写这本书的核心关切,即是书名所示:“寻找大范男孩”,意即,台湾男性(尤其是父亲和“我”这一辈)如何在一个世纪大历史的左右下,失掉了男性的自尊、心胸、气度,难以堂堂正正地做人做事。用作者的话讲,即是台湾男性的“欠缺”和“萎缩”。
作者对自己父亲一生的追索尤令人动容:曾为日本皇民、并为日本陆军服务过的父亲一生沉默和不得志,在家里也没有权威。作者通过几张老照片,在父亲死后如探案般地追踪父亲在日本几年的行踪——这是父亲带到棺材里去的秘密,连母亲都不知道。——如此挖掘不足为外人道的家痛,足见作者的勇气,和他把自己摆到台湾历史的进程中、以家史写国史的抱负。
《青春之歌:追忆一九七0年代台湾左翼青年的一段如火年华》
作者:郑鸿生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43467
出版时间:2013/08
开本:16开
页数:403
定价:49.00
目录:
“郑鸿生作品”前言
台湾大学及周边地图
地图解说
楔子
第1章 前夜
大启蒙时代
寻觅殷海光的足迹
聚义全成冰果室
最后的建中青年
第2章 1968南一中与建中的邂逅
红楼传奇
金戈戈的呐喊
火热的南台湾
威权体制的触角
南北串联1968
“志在恢复汉唐雄风”
何处是指路明灯?
第3章 山雨欲来最后的大学论坛
乡愁的夜平快
Innocence Lost
布哈林的命运
费孝通的启示
殷海光的传承
山雨欲来风满楼
何处安身立命?
“等待何时咱的天”
第4章 校园惊蛰保卫钓鱼台运动
等待火种
越洋召唤——海外留学生保钓运动
风云突起——“钓鱼台是我们的”
破茧而出——台大学生保钓热潮
打铁趁热——民主烽火延烧校园
第5章 烽火杜鹃台大学生民主抗争
崩解的开始
夺取学生政权——“党外”学生初结
“天听甚迩,人言曷病”——言论自由在台大
再接再厉——从校园民主到国会改造
党国反扑——“一个小市民的心声”
保钓退潮——“又一个悲剧的开始”
龙蛇浮现——各方人物争露锋芒
第6章 另类出路寻找左翼思想资源
一箱经典——越洋而来的新世界
陈映真的召唤——“最牢固的磐石”
越战启示录——站上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立场
老而弥坚——罗素出马审判战犯
重新认识中国的渴望
东海因缘——大度山上的探索
杨逵现身——连结台湾的左翼传承
另类典范——几个不同的光环
在纵欲虚无与豪情壮志之间
第7章 斯土斯民开辟左翼另类战场
初试身手——接办《毕联会讯》
“上帝未曾许诺玫瑰园”——郭恒春事件
“打倒特殊阶级”——融融社风波
“拥抱斯土斯民”——学生监票员活动
校门口的草根民主斗士
第8章 变生肘腋民族主义论战突起
静夜暗流——突发的民族问题
引爆现场——失控的民族主义座谈会
来势汹汹——《大学新闻》的突袭
搏命反击——左翼学生总动员
腥风血雨——第二波攻击与反击
第9章 暗潮汹涌历史伏线及其吊诡
分歧伏线——不同的世界观
投石问路——从一篇暧昧的文章谈起
泄露的底线
如何看待义和团——如得其情,哀矜勿喜
如何割断历史脐带——二分对立的冷战观点
台湾意识论述的浮现
传统vs.西化战火未熄
右派大联盟的必然
党国修辞的背后
几个历史的吊诡
第10章 风雨如晦国家机器动手之日
征兆连连——来自各方的监视
党国出手——“道琳进去了”
风声鹤唳——令人惊心的吉普车声
多方株连——扑朔迷离的案情
以血明志——郭誉孚整个生命的抗议
黯然收场
第11章 边缘战斗女性主义初试啼声
余火未熄
女性主义初试啼声
如何不再是弱者——《台大女生的剖析》
下保钓运动的半旗
最后的哲学系——台大哲学系事件
自由精神的命运
历史意识的断裂
第12章 尾声
后记
跋 青春歌声里的低调(钱永祥)
《青春之歌》大事记
《母亲的六十年:洋裁岁月》
作者:郑鸿生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43672
出版时间:2013/08
开本:16开
页数:222
定价:45.00
目录:
序言:“郑鸿生作品”前言
楔子
美感与体面的执著
流行风格与时代女性
启蒙时光(1931~1936)
三舅白纱婚礼的冲击
洋装的吸引力
台南五条港的老家族
妇女杂志开启的一扇窗
日吉屋洋装店的召唤
洋裁作为年轻女性的新出路
学艺出师(1936~1944)
洋裁学徒的日子
更上一层的渴望
战云下的志业与婚事
乱世余生(1944~1953)
战争与疫疠
光复后的乱局
风雨中的宁静
安身立命(1953)
宿舍里的草创
寻找安身立命的所在
躲在现代容颜背后的檨仔林老民居
落地生根,站稳脚步
打拼岁月(1953~1960)
量身定做的时代
台湾女性的新手艺
第一波荣景
开始翻新的老民居
摩登时代(1960~1974)
络绎于途的农村少女
成衣出口带来的再次荣景
时代变迁下的女性自我发展
走过高峰(1974~1994)
经济成长下的时代变化
洋裁手艺的历史命运
工字无捅头
准备好的美丽句点
后记母亲最后的盛装
《寻找大范男孩》
作者:郑鸿生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43863
出版时间:2013/8/1
开本:16开
页数:247
定价:46.0
目录:
“郑鸿生作品”前言
序寻找属于这个时代的大范
第一章
1缘起一张出土的老照片
2旗袍、洋装与台湾衫台湾服饰的百年演变
风华乍现的旗袍风
汹涌而来的洋装潮
负隅顽抗的老唐装
唐装、和服与洋装的拼贴
改朝换代与剃发易服
身体的解放与臣服
白色婚纱礼服的魅力
洋装的创意新天地
从台湾衫到旗袍的连结
两代间的西装与制服
身体与服饰间的尴尬关系
重新包装台湾男性
第二章
1线索
2父亲的毕业纪念册
写真帖上的七十年风霜
无所不在的帝国威仪
逐步走进帝国的中心
兵荒马乱下的从容自在
战后重来的国族教育
两代间的教养与叛逆
失落与希望
第三章
1解谜
2寻找大范男孩兼及失势的父权与坚韧的女性
不敢“大范”的年代
棒球教练的难题
不能大声说出的过去
解读几张无言的照片
文明开化的代价
再次铩羽的父权
坚韧的传统女性
跑单帮的现代妇女
退休后的活跃生命
时代形塑的性别特质
娇宠的男孩
公共人格的匮乏
从黄昏的故乡到不唱孤儿之歌
3解开父亲在东京之谜
第四章
1回溯
2繁华落尽五条港
番薯港的施姓家族沧桑
一九二〇年代的族人身影
复杂细致的家族称谓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互相倚靠的族亲与联姻
3祖母的天足兼及台湾人的现代功名
潮汕与台南之间
两岸分断下的家族流离
最后一代前清遗老
乙未之变后的新出路
精英汇聚的医学校
摆荡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家族砥柱与社会贤达
民国时代的新标杆
学医作为传统功名的现代形式
后记一趟心灵寻根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