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经典”系列6册,荟萃《王羲之十七帖》《米芾蜀素帖》《怀素自叙帖》《文徵明西苑诗》《爨宝子碑》《郑文公下碑》6部中国书法史上的名碑名帖,所选底本皆为存世善本,配以释文对照,采用特种纸印制,高清大幅原色呈现,墨迹粲然,朴素雅致,装帧优良,既展现了翰墨名家的精深造诣和古代书法艺术的风神韵致,更是广大书法爱好者欣赏、学习、临摹、研究的上佳范本。定价153元,现团购价39.9元包邮!
★ 大16开平装,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 精选底本,原色逼真,精编精印,用纸优良,印质上佳
★ 集萃历代经典,内文朴素雅致,呈现原拓神韵
★ 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具有一定版本价值的中国书法经典
碑帖法书,历代经典,沾溉我辈学书者;
美文妙墨,书苑英华,绵延唯美中国风。
“中国书法经典”丛书,特点有四:
一、作品经典:所收作品皆为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巨大的经典之作。
二、版本精良:所收拓本拓制时间早而且拓制精,所选墨迹来自各大博物馆馆藏之原作,这些版本题跋齐全,流传有序,精美绝伦,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
三、释文严谨:采用训诂学的方法,按原作之字形以繁体字(或异体字)为作品加注释文,利于读者在欣赏作品之余提高文字学的修养。
四、原色呈现:全部彩色印制,完美呈现原作的韵致。
《王羲之十七帖》
《十七帖》是书圣王羲之的草书代表作。原墨迹早佚,现今流传于世的皆为刻本。《十七帖》本是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信札。周抚,东晋将领,官至镇西将军、益州刺史。他镇蜀三十余年,政绩显著,威名远播。据学者考证,这些信札写于永和三年至升平五年(三四七——三六一),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艺术发展变化的重要资料。
《十七帖》是一部汇帖,包括《郗司马帖》《逸民帖》《龙保帖》《丝布帖》《积雪凝寒帖》《服食帖》《足下至吴帖》《瞻近帖》《天鼠膏帖》《朱处仁帖》《七十帖》《邛竹杖帖》《游目帖》《盐井帖》《远宦帖》《旦夕帖》《严君平帖》《胡母帖》《儿女帖》《谯周帖》《汉时讲堂帖》《诸从帖》《成都帖》《旃罽胡桃帖》《药草帖》《青李来禽帖》《胡桃帖》《清晏帖》《虞安吉帖》,共二十九帖。这些帖皆以草书出之。王羲之的这种草书,改造了此前成熟章草笔画中抑左扬右式的波磔,而代之以随起随收、流畅自然的笔触,字势连绵而字与字很少连属,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审美特质。它相对于汉魏章草称今草,相对于唐代大草又称小草。
《十七帖》墨迹已不存,其传世刻本较多。现存世较为著名者有吴宽本(现藏上海图书馆)、冯铨本(现藏开封博物馆)、姜宸英本(现藏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文征明朱释本(美国安思远藏)、王穉登本(现藏日本书道博物馆)等。其中的姜宸英本,或以为『唐摹唐拓』,因而被誉为『天下*甲冠』。此本为麻布纹纸拓,中缺一开(缺《朱处仁帖》末行、《七十帖》九行),卷末『僧权』二字缺左半。此帖明末由云间顾氏收藏,入清后历经姜宸英、顾棡、鲍廷博、罗振玉等人递藏,后归日本大阪上野有竹,故又称上野本。卷首、卷尾有王时敏、曹溶、姜宸英、曹溶、徐干学、王士禛、阎若璩、徐用锡、丁敬、罗振玉、内藤湖南等名士题记数十则。现有日本博文堂、二玄社、同朋社等影印本行世。
此册即以上野本为底本,并据文征明朱释本补齐所缺的一开后影印出版,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鉴赏。
《米芾蜀素帖》
蜀素是北宋时期蜀地(四川)出产的一种本色生绢,其上织有乌丝栏,专供书写之用。宋哲宗元祐三年(一〇八八年),米芾应好友湖州(今浙江吴兴)知州林希之邀,到湖州小住,林希取出家藏二十多年的蜀素卷求他作书,才胆过人的米芾当仁不让,欣然命笔,在这卷蜀素上一口气写下了八首自作诗,这便是流传至今的《蜀素帖》。
米芾《蜀素帖》,绢本墨迹,行书,纵二七·八厘米,横二七〇·八厘米,其上所书八首诗作,皆为当时纪游或送行之作。此帖用笔方圆兼备,刚柔相济,提按分明,牵丝劲挺,正侧藏露,长短粗细,变化莫测,充分体现了他『刷字』与『八面出锋』的独特风格。由于生绢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枯笔,因而带来的墨色变化更加精彩动人。其结体俯仰有致,随意佈势,欹正相生而又以欹侧爲主,显示出一种率意而险绝的动态之美。章法上,粗重的笔画与轻柔的线条交互搭配,流利的笔势与涩滞的笔触相生相济,密实的字组与大段的空白强烈对比,风樯阵马的动态与沉稳雍容的静意完美结合,创造出激越痛快、神采奕奕的意境。
此卷从北宋林希之后到明初三百馀年间流传情形不明,明代由汪宗道、顾从义、项元汴、吴廷、董其昌、陈瓛等收藏,清代由高士奇、傅恒收藏,后入清内府,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册依据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蜀素帖》原件影印出版,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鉴赏。
《怀素自叙帖》
《自叙帖》,纸本大草(狂草)墨迹长卷,传为怀素书于唐大历十二年(七七七年)。当时怀素为了寻求进一步发展,自零陵出游,北赴长安及洛阳,『谒见当代名公』。由于他个性洒脱,草书绝妙,颜真卿等书家、诗人纷纷为之赋诗加以赞赏。大历十二年(七七七年),他汇集并引用部分赠诗作了一篇《自叙》,以狂草出之,是为后世著名法书《自叙帖》。
该帖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自述其生平大略;二、节录颜真卿《怀素上人草书歌序》,借颜真卿之口展示其『纵横不群,迅疾骇人』的『草圣』气象;三、摘录张谓、卢象、王邕、朱遥、李舟、许瑶、戴叔伦、窦冀、钱起等人赠诗之精要,按内容分为『述形似』『叙机格』『语疾速』『目愚劣』四个方面,列举诸家之评赞。本幅以细笔劲毫写大字,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笔画圆转遒逸,笔势起伏摆荡,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一气贯之。今人傅申考证此幅为北宋人仿作。不管它是怀素的原作还是后人的仿作,它都代表了中国书法中狂草的*水平,因此得到后世书家及收藏者的高度推崇。
从原件上的题跋、印鉴及有关资料记载可知,此卷曾经南唐内府,宋苏舜钦、邵叶、吕辩,明徐泰、徐溥、吴宽、陆完、严嵩、朱希孝、项元汴、程季白、姚汉臣,清徐干学、安岐、清内府等相递藏。原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册以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自叙帖》原件为底本影印出版,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鉴赏。
《文徵明西苑诗》
文徵明是明代一位集大成的书法家,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都有不朽的作品留世,尤其是他的小楷和行草,更是成就卓越。
《西苑诗》是文徵明五十六岁时在京任翰林院待诏时所作的七言律诗,共十首,描述了宫城西以太液池为中心的御苑(即今中南海和北海)景色。他于六十八岁、七十九岁、八十岁、八十一岁、八十三岁、八十五岁、八十九岁时都书写过这十首诗。本册所选用的这个《西苑诗》手卷,书写于甲寅年(一五五四年)六月十日,距成诗时隔三十年,是年文徵明八十五岁。此卷行草书用笔流畅温润,不激不厉,结体端整秀逸,意态生动,是公认的文徵明晚年佳作之一。后纸有王澍题跋,并有『庆邸鉴赏书画之章』等收藏印多方。
本手卷原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次即以这个手卷为底本影印出版,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和鉴赏。
《爨宝子碑》
《爨宝子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 立于东晋安帝乙巳年 (四〇五年)。碑质为沙石,碑首为半圆形,整碑呈长方形,高一百八十三厘米,宽六十八厘米,厚二十一厘米。清乾隆四十三年(一七七八年)出土于南宁县(今云南省曲靖市)城南七十里之扬旗田村,一八五二年移置曲靖城内,现存于曲靖一中学爨轩内爨碑亭。
此碑额题『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十五字,碑文十三行,满行三十字,后列官职题名十三行,行四字,共计三百八十八字,记述爨氏部族首领、世袭建宁郡太守爨宝子生平。碑左下方刻有咸丰二年七月曲靖知府邓尔恒的跋语,记录碑石的出土及移置经过。
此碑书法是带有明显隶意的楷书体。其用笔以方笔爲主,点画多作三角形,部分横画和撇捺仍保留了隶书的波挑,竖画末端常带弯鈎,给人以稚拙而峻利的感觉;其结体隶楷相融,因字取形,或横扁开张,或修长多姿,或圆转灵巧,形态多变,字势活泼;其章法因字形奇特多变,常常左右伸张,採用大小错落、适当拉开行距与字距的佈局,带来了虚实相映、疏密有致的丰富变化。
此碑出土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后来被一乡民用作压豆腐的石板。咸丰二年(一八五二年),南宁知府邓尔恒发现豆腐上有字迹,居然是史书上所记载的《爨宝子碑》痕迹,深爲震惊,急忙派人找到卖豆腐之人,将碑石运回城中,置于城中武侯祠。当时正是碑学大兴而帖学告退的时代,所以,《爨宝子碑》的发现立刻引起书法家们的极大兴趣,被视爲书法作品中的奇珍异宝。阮元称它为“滇中第8石”,康有为誉为“已冠古今”。
此册选择世传清末精拓本为底本影印出版,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鉴赏。
《郑文公下碑》
在今山东省莱州市城南五公里处,有一座云峰山。山上林木蓊郁,怪石突兀,自古即为莱州近郊的名山。山上有《郑文公碑》《论经书诗》《咏飞仙室诗》《耿伏奴题字》《观海童诗》《云峰之山题字》等北魏刻石二十处,北齐郑述祖隶书《登云峰山记》刻石一处。在今山东省平度市城北二十公里的青杨镇境内有天柱山,在其山阳腰间一天然碑形巨石上也有一处刻石《郑文公碑》。
时任北魏光州刺史的郑道昭,感于其父之政德未在任所流芳于世,便约其父亲之同潦,恭述其父郑羲一生的『崇高德行』,于魏永平四年(五一一年)先在光州所辖的天柱山之阳刻一《郑文公碑》,同年又在云峰山之阴觅得佳石,复刻一《郑文公碑》。碑末云:『永平四年岁在辛卯刊,上碑在直南卌里天柱山之阳,此下碑也,以石好故于此刊之。』因此称天柱山之碑为上碑,云峰山之碑为下碑。上下碑书写风格一致,内容基本相同。下碑字数稍多,且有碑额,更主要的是因为石质佳好而字迹清晰,故更受世人推崇。
于云峰山阴沿山间小路上行,首先看到的就是《郑文公下碑》。它刻在一块不规则的三角状巨石上,刻面稍经加工,面向东偏南。碑文魏书,五十一行,行二十九字不等,计一千二百四十三字。上有碑额『荧阳郑文公之碑』七字,文末有宋政和三年(一一一三年)秦岘、冯维秬题跋。此碑用笔方圆兼备,行笔主要取中锋。起笔与收笔多藏锋,骨力内含。横笔形体多样,笔画中段的取势也变化多端,或仰、或俯、或波,各具其态。收笔处总是力送到位,精心安排,从不草率。其书采用『宝座式』结体,显示出宽博平正、敦实稳健的风格。包世臣《历下笔谭》曰:『北碑体多旁出,《郑文公碑》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其中布白本《乙瑛》,措画本《石鼓》……真文苑奇珍也。』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盛赞『云峰为圆笔之极轨』,并说:『云峰山石刻体高气逸,密致而通理,如仙人啸树,海客泛槎,令人想象无尽。若能以作大字,其秾姿逸韵,当如食防风粥,口香三日也。』叶昌炽《语石》称:『郑道昭云峰山《上、下碑》及《论经诗》诸刻,上承分篆,化北方之乔野,如筚路蓝缕,进于文明。其笔力之健,可以剸犀兕、搏龙蛇,而游刃于虚,全以神运。唐初欧、虞、褚、薛诸家,皆在笼罩之内,不独北朝书*,自有真书以来,一人而已。举世瞰名,称右军为书圣,其实右军书碑无可见,仅执《兰亭》之一波一磔盱衡赞叹,非真知书者也。余谓郑道昭书中之圣也。』祝嘉《书学论集》则主张,将郑道昭『奉为北方书圣,与王羲之并尊』。
清朝乾隆年间,桂馥寻踪访碑,始有《郑文公下碑》拓本传世。今选用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所藏善本影印出版,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鉴赏。
靳永,1970年出生于山东章丘,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院,跟随蒋维崧教授、徐超教授攻读古文字与书法方向的研究生,获博士学位。著有《书法研究的多重证据法》《艺术之旅》《老子解说》《孟子译注》《古文观止译注》《杨沂孙篆书在昔篇》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现为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曾获中国书法兰亭奖、泰山文艺奖、刘勰文艺奖、山东省“德艺双馨”艺术工作者称号。
《米芾蜀素帖》
主编:靳永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ISBN:9787547422922
出版时间:2017年6月
开本:16开
页数:37
定价:20元
《爨宝子碑》
主编:靳永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ISBN:9787547422953
出版时间:2017年6月
开本:16开
页数:33
定价:18元
《文徵明西苑诗》
主编:靳永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ISBN:9787547423257
出版时间:2017年6月
开本:16开
页数:33
定价:18元
《王羲之十七帖》
主编:靳永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ISBN:9787547424612
出版时间:2018年1月
开本:16开
页数:62
定价:29元
《郑文公下碑》
主编:靳永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ISBN:9787547424636
出版时间:2018年1月
开本:16开
页数:86
定价:38元
《怀素自叙帖》
主编:靳永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ISBN:9787547424674
出版时间:2018年1月
开本:16开
页数:66
定价: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