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意义:晚清中国新学领域》全两册,德国著名汉学家朗宓榭、费南山主编,围绕晚清时期西学翻译成汉语这一主题,收录费乐仁、荒川清秀、顾有信等中外学者多篇论文。
本书是1999年德国哥廷根大学召开的“晚清西学译介”国际学术讨论会的论文结集。收录中外学者的25篇论文,对诸多近代学科及其相关术语汉译名称的产生、演变和形成过程等进行了深入探讨,视野广泛、资料翔实,还对论文中出现的书目、名词进行注解或原书页码标示,每篇后均附有参考文献,为读者理解论文要义提供帮助。
★ 32开平装,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 德国著名汉学家朗宓榭、费南山教授主编,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宪明审校
★ 收录来自德国、美国、法国、日本、捷克、挪威以及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学者的25篇论文
★ 本书有助于人们从学术史角度理解西学与传统融合的艰难历程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呈现意义:晚清中国新学领域(套装上下册)》是1999年德国哥廷根大学召开的“晚清西学译介”国际学术讨论会的论文集,收录来自德国、美国、法国、日本、捷克、挪威以及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学者的25篇论文,主要围绕晚清时期西学翻译成汉语这一主题,对于诸多近代学科及其相关术语汉译名称的产生、演变和形成过程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这些论文视野宏阔,重视实证,在许多领域填补了目前学术研究的空白。
西学与传统碰撞,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学界多从中西思想差异的角度来理解这一问题,《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呈现意义:晚清中国新学领域(套装上下册)》有助于人们从学术史角度理解西学与传统融合的艰难历程。
朗宓榭(Michael Lackner),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先后任瑞士日内瓦大学汉学系代理教授、德国哥廷根大学汉学系教授、日内瓦大学汉学系讲座教授、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汉学系讲座教授暨系主任。2009年创建了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人文研究院并担任院长,该人文研究院是德国九大科研基地之一。2013年被推选为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著有《朗宓榭汉学文集》《呈现意义:晚清中国新学领域》。
费南山教授,现担任爱丁堡大学中文系主任,曾就读于德国海德堡大学,1994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博士学位。1988年至1990年间,她曾在中国复旦大学研习、 1995年至1996年间在中国人民大学研习,随后于1997年远赴日本东京大学学习。博士毕业后,费南山教授便加入基金研究项目,并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及哥廷根大学中文系任教。2002年任法兰克福大学初级教授,随后被调往爱丁堡大学。 著作方面,费南山教授着有1本有关中国新闻史的专著,并编辑了2本关于跨文化知识在中国晚清时期的传播及全球媒介对文化身份的影响。此外,她还出版了1本关于当代中国历史戏剧的书籍,并发表数篇有关当代中国戏剧、文学及传媒方面的文章,并翻译了华裔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的2本短篇小说。
译文
李永胜,男,汉族,1956年生,安徽阜南人,大学学历,中共党员。毕业于安徽大学外语系,现任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
审核
王宪明,山东诸城人,198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主任,潍坊学院学术骨干。担任外国文学、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莎士比亚研究、红楼梦研究、中国文化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呈现意义:晚清中国新学领域-(上.下册)》
作者:(德)朗宓榭、费南山 著,李永胜、李增田 译,王宪明 审校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088631
出版时间:2014/10/1
开本:32开
页数:712
定价:98.0
目录:
上册
导论
全球知识的政治学
从前近代中国的“格致学”到近代中国的“科学” 本杰明·A·艾尔曼
19世纪中国新学领域的社会活动家 费南山
日语和汉语中“政治经济学”术语的形成和发展 李博
汉语“劳动”术语发展史札记 鲁道夫·G·瓦格纳
晚清西方军衔名称翻译简要研究 马军
话语的交界面:语言和媒介
译者言易也——语言的多样性和中国古代表示“翻译”的词语 毕鹗
通过语言迁移语法:汉语个案 艾乐桐
重释“信、达、雅”:晚清的翻译问题 王宏志
官话、白话和国语——20世纪初中国“国语”概念的出现 白莎
在中国传播实用知识:广州贸易体制时期的信息战略 米歇尔·C·莱依奇
转变文体:LEADING ARTICLE如何变成社论 燕安黛
汉语词汇的历时性和共时性变化比较研究 邹嘉彦
下册
学科的构建
命名物理学:中华帝国晚期近代科学学科的竞争性表述 阿梅隆
中华帝国晚期“考古学”及“史前史”概念的接受和考古学的确立 苏荣誉
日语地理学术语的形成和传播 荒川清秀
将名称和实际配对:翻译和中国逻辑学的发现 顾有信
中国国际法术语的形成:1847—1903 鲁纳
玻璃潜艇与电子气球:中国科幻小说中科技词汇的构词法 海伦娜·赫尔罗尔多娃
西方冲击下中国近代音乐理论和术语的演变 杰琳德·吉尔德
心灵和思想领域的知识
翻译如同摆渡:吴历(1632—1718)的《三巴集》 顾彬
中国人对GOD的中文译名——中国人在《万国公报》对“圣号问题”的回应 黄文江
理雅各《中国经典》中的19世纪儒家哲学术语和中国—苏格兰汇通 费乐仁
论民国时期西方精神病学“译”人中国语境 安格里克·C·麦思纳
身体卫生与公共母职——民国时期关于生育、胎教和育婴的措辞 莎拉·E·斯蒂芬斯
宣扬新“美德”——论晚清时期小学修身教科书中的“爱国” 冯尼·斯科尔日·仁达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