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中图网>淘书团>文学>团购详情

淘书团

90年代中国文学评论文丛——“e批评丛书”16册,荟萃吴义勤、张清华、葛红兵、李敬泽、王尧、洪治纲、何向阳、王干、贺仲明、张颐武、张新颖、王彬彬、李建军、杨扬、张学昕、阎晶明——16位资深评论家的文学批评精选集。他们以不拘一格的批评笔墨,从不同的视角或层面来切入文学作品,或深刻精警,或犀利独特,或严谨扎实,或自由放达,从中亦可看到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我国文坛的潮起潮落。定价390元,现团购价88元包邮,每本仅5.5元!

×

关键字
名家文集
团购价¥88.0 ¥390.0 折扣2.3
已售107
缺货登记

返回淘书团>>

推荐理由

每一本都是各位评论家在九十年代以来所作文学研究成果的精选结集
表达诉说着他们作为一个文学评论家的良知、正义、职责以及对于当前的文学现象、文学性质、文学发展以及具体作家作品的独到见解与鲜明立场
可以说,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的我国文坛的潮起潮落,重要的作家作品以及文学理论上的突破与收获,在这些批评家们的著作中都得到了评说和总结
16册分别为:
吴义勤《告别虚伪的形式》
张清华《天堂的哀歌》
葛红兵《中国文学的情感状态》
李敬泽《文学:行动与联想》
王尧《彼此的历史》
洪治纲《无边的迁徒》
何向阳《夏娃备案》
王干《灌水时代》
贺仲明《真实的尺度》
张颐武《新新中国的形象》
张新颖《打开我们的文学理解》
王彬彬《一嘘三叹论文学》
李建军《必要的反对》
杨扬《无限的增长》
张学昕《唯美的叙述》
阎晶明《独白与对话》

友情提示:本套书因年版久远,品相自然旧,介意的读者请慎拍

书友说
  • 197*** 2021/7/29 10:36:35
    物美价廉,东西好,物美价廉,东西好
  • 285*** 2021/2/22 14:36:54
    品相好,内容好,价格便宜
  • ztw*** 2021/2/1 19:01:00
    感谢图书网,物美价廉,这么多年了,还可以买到,真好。
  • ztw*** 2020/11/21 19:50:25
    非常好的批评丛书,绝版难寻,在图图找到了超值。
  • ztw*** 2020/10/25 21:19:02
    名家评论。
  • 262*** 2020/10/18 17:01:21
    市面稀有,物美价廉,有价值,值得拥有。
  • chi*** 2020/9/25 14:14:44
    这套书太便宜了
  • 花海秋*** 2020/9/23 17:07:27
    很便宜,质量也不错,就买了
  • 红飞鱼*** 2020/9/23 6:46:54
    很喜欢这套批评丛书。
  • LZY*** 2020/9/22 8:24:17
    很好,挺新的
查看下一条 >>

编辑推荐

“e批评丛书”是一套关于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学评论。由大多出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批评家所著,他们在九十年代取得了丰硕的批评业绩,他们的地位、名声和影响也许还无法与八十年代那批批评家相比,但是他们已经开始了全新的追求,他们的第*次“集体亮相”也算得上是对一个时代文学批评成就的一次总结和展览。
丛书中的每一本都是各位评论家在九十年代以来所作研究成果的精选结集。作为“e时代”青年评论家的代表,他们以各自不同的一套批评笔墨,或深刻精警、或犀利独特、或严谨扎实、或自由放达,从不同的视角或层面来切入当下的文学创作,表达诉说着他们作为一个文学评论家的良知、正义、职责以及对于当前的文学现象、文学性质、文学发展以及具体作家作品的独到见解与鲜明立场,撇开浮沫,洞入真知,再现了文学的本真状态与精神走向。可以说,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的我国文坛的潮起潮落,重要的作家作品以及文学理论上的突破与收获,在这些批评家们的著作中都得到了评说和总结。

吴义勤《告别虚伪的形式》
本书是作家出版社社长吴义勤的文学批评文集。
吴义勤,1966年生于江苏海安。作家出版社社长,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党委书记,兼任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特别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研究,出版《漂泊的都市之魂》、《中国当代新潮小说论》 、《文学现场》、《目击与守望》、《告别虚伪的形式》等著作多部,在《文学评论》、《新华文摘》、《文艺研究》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科研成果获得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理论评论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山东省齐鲁文学奖等各种国家及省部级奖励近10项。独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大及重点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

张清华《天堂的哀歌》
本书是文学批评家张清华的文学批评文集。
张清华,1963年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自90年代初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国内外数十家杂志报刊发表理论与评论文章400余篇,出版《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境外谈文——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历史叙事》、《天堂的哀歌》、《文学的减法》、《存在之镜与智慧之灯》、《猜测上帝的诗学》等著作多部。涉猎诗歌与散文随笔写作,出版散文随笔集《海德堡笔记》、《隐秘的狂欢》,诗集《我不知道春雷是站在哪一边》。曾获省部级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0年度批评家奖,第二届当代中国批评家奖。

葛红兵《中国文学的情感状态》
本书是文学批评家葛红兵的文学批评文集。
葛红兵,1968年生,作家,批评家,文学博士,文艺学教授,1987年起从事文学创作及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研究,系当代中国有影响的文学批评家、作家,多次出访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等地讲学、交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当代中篇小说经典文库主编,20世纪中国文化散文精选编委。主要学术代表作:《五四文学审美精神与现代中国文学》、《障碍与认同一中国当代文化问题》、《文学史学》、《身体政治》、《正午的诗学》等,主要小说代表作有《未来军团》、《财道》、《沙床》等。

李敬泽《文学:行动与联想》
本书是文学批评家李敬泽的文学批评文集。
李敬泽,1964年生,祖籍山西。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历任《小说选刊》杂志编辑,《人民文学》杂志编辑、第*编辑室副主任、主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90年代中期开始批评写作,曾获中华文学基金会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著有《颜色的名字》、《纸现场》、《河边的日子》、《看来看去和秘密交流》、《冰凉的享乐》、《读无尽岁月》、《见证一千零一夜》等多部文集。

王尧《彼此的历史》
本书是文学批评家王尧的文学批评文集。
王尧,1960年生,江苏东台人。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苏州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苏州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思想文化研究。出版《中国当代散文史》、《二十世纪中国散文的文化精神》、《询问美文》、《在汉语中出生入死》、《批评的操练》、《文字的灵魂》、《关于“文革”对“五四”及“现代文艺”的叙述与阐释》等著作多种,主编《“文革文学”大系》及《“新人文”对话录》等丛书。曾获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之“文学评论家奖”。

洪治纲《无边的迁徒》
本书是文学批评家洪治纲的文学批评文集。
洪治纲,1965年生于安徽东至。著名评论家,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委员,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曾任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学科带头人 。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等刊物发表论文及评论200余万字,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摘。曾获首届全国“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第四届全国鲁迅文学奖、首届“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等多种文学奖项。

何向阳《夏娃备案》
本书是作家何向阳的文学批评文集。
何向阳,1966年生,祖籍安徽。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六、七届委员。中华全国青联十届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理论部副主任,研究员。曾获“鲁迅文学奖”、“冯牧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等各级奖项30余种。散文入选中国文学排行榜、《中国散文精选》;理论入选“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中国新文学大系”。

王干《灌水时代》
本书是文学批评家王干的文学批评文集。
王干,1960年生于江苏,评论家、作家、书法家,《小说选刊》副主编。曾任《文艺报》编辑、《钟山》杂志社编辑,江苏电视台《东方文化周刊》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文学选刊》主编。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0年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贺仲明《真实的尺度》
本书是文学批评家贺仲明的文学批评文集。
贺仲明,1966年生,湖南衡东人。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新文学评论》副主编,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和批评工作。个人专著有《中国心像——20世纪末作家文化心态考察》(获江苏省2001—200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婀其芳评传》《真实的尺度》。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读书》《文艺争鸣》《当代作家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

张颐武《新新中国的形象》
本书是文学批评家张颐武的文学批评文集。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大众文化和批评理论的教学与研究。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思想的踪迹》等著作多种。

张新颖《打开我们的文学理解》
本书是文学批评家张新颖的文学批评文集。
张新颖,1967年生于山东招远,文学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当代文学批评、诗歌研究与现当代文学。主要著作有《栖居与游牧之地》《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文学的现代记忆》《读书这么好的事》《默读的声音》《沈从文精读》等。

王彬彬《一嘘三叹论文学》
本书是文学批评家王彬彬的文学批评文集。
王彬彬,1962年生,安徽望江人。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学会理事,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化批评研究。 出版《在功利与唯美之间》、《鲁迅晚年情怀》、《为批评正名》、《城墙下的夜游者》、《给每日以生命》、《独白与驳诘》、《文坛三户》、《风高放火与振翅洒水》等著作多部。

李建军《必要的反对》
本书是文学批评家李建军的文学批评文集。
李建军,1963年生,陕西富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编审。主要从事小说理论研究及现当代小说评论。在各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及评论文章百余篇。有专著《宁静的丰收》、《小说的纪律》、《小说修辞研究》、《时代及其文学的敌人》及编著《十博士直击中国文坛》等数种。曾获“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文艺争鸣》优秀论文奖、《南方文坛》优秀论文奖、《北京文学》文学评论奖等。

杨扬《无限的增长》
本书是文学批评家杨扬的文学批评文集。
杨扬,1963年生,浙江余杭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燕京学社2005~2006年度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曾在《文学评论》、《上海文学》、《文艺理论研究》等期刊发表六十多篇论文,参与《新世纪万有文库》(辽宁教育出版社)、《世纪的回眸丛书》(珠海出版社)、《20世纪学术大典·中国文学卷》(福建教育出版社)等大型丛书的编选工作。出版个人专著《商务印书馆:民间出版业的兴衰》、《文学的年轮》等五种。曾担任上海中长篇小说奖初评委,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读书班成员,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终评委,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评委和《上海文学》编委。

张学昕《唯美的叙述》
本书是文学批评家张学昕的文学批评文集。
张学昕,1963年生于黑龙江。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辽宁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作家评论》杂志副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曾在《文艺研究》、《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文艺争鸣》、《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文学评论文章170余篇。多次获得“当代作家评论奖”、“辽宁文学奖.文学评论奖”等奖项。2008年获首届“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

阎晶明《独白与对话》
本书是文学批评家阎晶明的文学批评文集。
阎晶明,1961年生。供职于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总编辑 。曾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出版有著作《十年流变———新时期文学侧面观》、《批评的策略》、《鲁迅的文化视野》、《鲁迅与陈西滢》、《独白与对话》等,主编《鲁迅演讲集》、《新批评文丛》、“大西部长篇小说丛书”等。

序言

瞧,他们走来了(代总序)
吴义勤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完成了一次巨大的历史转型,这次转型在全面推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也给中国的精神文化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困惑与创伤。而文学和文学批评则无疑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与牺牲品,文学的边缘化、文学中心地位的失落、商业对文学的冲击、公众对文学的漠视等等,都使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学陷人了前所未有的困窘之中,在此情况下,文学批评的风光不再、饱受诟病也就更是自然而然的了。不仅如此,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困境还来自于其自身的压力,那就是八十年代中国文学及文学批评与意识形态“合谋”而形成的“繁荣”,已经事实上构成了九十年代中国文学及中国文学批评的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不打破这个“神话”、消除这道阴影,九十年代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学批评的“真相”就会被遮蔽,就不可能得到客观和公正的评价。
仅就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批评来说,“缺席”、“失语”的指责可谓不绝于耳。但这种指责又在多大程度上是接近真相的呢?许多人在怀念八十年代文学批评和文学批评家的背景上,面对一大批八十年代成名的文学批评家在九十年代纷纷离开文学批评现场的事实,发出“缺席”、“失语”之类的感慨其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们不应据此忽视另外一种事实:那就是在八十年代批评家离场的同时一大批九十年代批评家的登场,以及这代批评家在九十年代的批评业绩。真相也许是这样的:一代人走了,又一代人来了,但是对上一代人怀旧、挽留、痴情甚至有些怨艾的目光,模糊了我们的双眼,使我们对新一代人的成长与奋斗视而不见。
这其实也就是我们策划这套“e批评丛书”的背景。关于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学批评,我们有自己的判断,我们不认同所谓“缺席”、“失语”之说,更不认为九十年代的文学批评对比于八十年代就是倒退了,相反,我们更愿意把九十年代看做文学批评回归其本体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许还够不上“超越”、“突破”之类夸张的说法但是它前进的步伐却无疑是坚定而有力的。我们选择的十位批评家大多出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在九十年代取得了丰硕的批评业绩,他们的地位、名声和影响也许还无法与八十年代那批批评家相比,但是他们已经开始了全新的追求,他们的第*次“集体亮相”也算得上是对一个时代文学批评成就的一次总结和展览。这套书不是宣言,也不是证明,而是一次货真价实的“呈现”与“展示”,这代批评家将用他们*优秀的批评文章标示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e批评丛书”*终能够面世,首先要感谢的是山东文艺出版社的路英勇社长,早在二〇〇〇年深圳大学的一个学术会议上,我、洪治纲和谢有顺就有了这套书的设想,后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二〇〇三年十一月份,山东文艺出版社的路英勇社长和陈光新总编邀我、张清华、施战军和黄发有四位在出版社召开了一个选题座谈会,我谈了这个选题,得到了路社长的热情响应。他对九十年代的文学批评非常熟悉也非常关注,当即就给这个选题以很高的评价。后来几天,我又和路社长进行了几次热烈的长谈。我拟了这代批评家二十人的名单,最后由路社长和陈总编定下了
出版两辑的规划并圈定了两辑批评家的人选名单。就连“e批评”这个丛书品牌也是我和路社长在长谈中确定的。在我们的理解中,“e"时代既是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的指称,又是一个指向未来的不确指的年代,它是告别,又是开端。而“e”批评则应是能体现“e”时代文学批评“标高”的批评,它应超越前人,启示未来。因此,对我们来说,“e”批评既是“确认“,又更是一种“期待”,我们期待*流的批评,期待优秀的具有特殊“高度”的批评家。
当然,我们知道,历史不是由自己书写的,“e批评丛书”同样也不是一个历史的“定本",它也许证明不了任何东西,但它是一个“平台”,它让这代批评家拥有了交由历史审判与选择的机会。他们就这样走来了,历史也许将会由此被改写。

图片展示













本单详情

《灌水时代》
作者:王干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924967
出版时间:2005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296
定价:24元

目录
瞧,他们走来了(代总序)
批评对我来说,是条鱼(代自序)
文化视域
武侠、灌水与大话
当切格瓦拉遭遇上本拉登
语言的复活与祖国的复活
作者死了读者也死了
影响的焦虑
文人与影人
文学人口与作家形态
呼唤大器呼唤力量
尴尬的知识分子
与批评相关的三个词
批评的使命
传媒与批评
我的树在哪里?
双重视域
——王干先生访谈
年代追踪
诗性的复活
——论“新状态”
走出九十年代
重新回到当代
——二00一年中短篇小说述评
女人为什么写作
战栗的城市成长的女性
——二00二年小说印象一种
话说“小女人散文”
小说叙述的审美简化
如何让茅盾文学奖更有权威性
文化在为小说“输血”
“新写实”重现文坛
——二00三年小说之一瞥
城市的履带开进小说
媒体专政下的文体继续革命
有一个韩寒够了
模式之外的活力
作家地理
旗子和镜子的变奏
——关于王蒙的八个问题
重写的可能与意义
——关于王蒙的《恋爱的季节》
意义丧失之后
——范小青近作拆析
苦涩的“陈奂生质”
——高晓声新论之一
在意象的河流里沉浮
——苏童小说初论
冷面叙述的非战争故事
——评朱苏进小说《欲飞》
朱苏进审美三情结
逃离与返回的纸上漂泊
——读斯妤的随笔
人文的呼喊与悲鸣
——评张者的长篇小说《桃李》
北方图腾与命运的倾吐欲
面对灵魂,我们黯然神伤
——吴玄中篇小说集序
倾听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美学
——关于胡廷武《九听》的三点思考
广告
话语颠覆者的游戏表演
——说都市放牛的文章
新作快评
《厕所》与“下半身写作”或“下半身文化”
城市目击:像卫慧那样像宁岛那样
突围表演与表演突围
荒诞之旅
写出诗的骨感
——关于马铃薯兄弟的诗集《声色与马》
城市的巫歌
非典是只鸟吗?
尴尬的《林海雪原》
网上的文学与纸上的文学
小说的不确定性
唤醒我们民族那些美好的记忆
——评《中国童话》
跋:王干——真诚而轻松的言说者


《真实的尺度》
作者:贺仲明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925018
出版时间:2005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248
定价:20元

目录
瞧。他们走来了(代总序)
洄流与激荡(代自序)
阿Q为什么是农民?
阿Q是不是农民?
约瑟夫·K与阿Q
——对《审判》和《阿Q正传》的一种比较
启蒙与自我启蒙
——对中国启蒙运动的一种解读
再思启蒙
——兼论“五四”文化批判传统
否定中的溃退与背离:八十年代精神之一种嬗变
——以张炜为例
学术现实与解构底线
“农民文化小说”:乡村的自审与张望
真实的尺度
——重评五十年代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
重与轻:历史的两面
——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土改题材小说
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文学中的传统主题
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文学英雄形象的嬗变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战争规范与制约下的文学论争
“自由心灵”与文学之“根”
——对于文学创作主体心态的考察
回归故事:策略还是退却?
“归去来”的困惑与彷徨
——论八十年代知青作家的情感与文化困境
自我的书写
——文革后“五七作家”笔下的五十年代
反抗的意义与局限
——“新生代”作家精神批评
群体分化与文学变异
文化代言者与“根”的意味
智者的写作
——杨绛文化心态论
放逐与逃亡
——论刘震云创作的意义及其精神困境
红柯论
生活在别处
——论朱文颖的小说
批评的美丽
——汪政、晓华批评论
玄览者的高远与细察
——论丁帆的批评特色兼评《文学的玄览》
弱者批判与知识分子的道德要求
——也谈对《潘先生在难中》的理解


《新新中国的形象》
作者:张颐武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924998
出版时间:2005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267
定价:21元

目录
瞧,他们走来了(代总序)
自序
第一编“新文学”的终结
“新文学”的终结
跨出“五四”:我们需要超越的精神
“回归”想象和“下降”史观
——“新文学”的终结问题的思考
大历史下的文学想象
“纯文学”讨论与“新文学”的终结
优雅的崛起:中国文学的新空间
现实的转变和中国想象的重组
第二编新世纪文学的展开
挥别百年:中国的新生
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学
全球化的文化挑战
“中等收入者”与文学想象
迷乱阅读:对“七十年代作家”的再思考
超越焦虑之旅
“新少年写作”的意义
“跳舞”的启示:“欲望话语”的崛起
长篇小说之二00三:困惑中的生机
烟云过眼又十年
——十年来中国文学阅读的转变
认同的挑战
革命的再想象
中产化和青春化:新的阅读空间
“畅销书机制”与“小众化机制”
第三编追问的延伸
说《帝国》
文化研究与中国现状
外国文学的“中国性”:我的个人的记忆史
反思“经典”
——后殖民与文化研究的挑战
追问人类的精神
——《布尔加科夫文集》的启示
一本特别的书
——写在《哈扎尔辞典》出版之时
“写作的伦理”与“阅读的伦理”
第四编阅读的路径
梁晓声的意义
李大卫的幻想生涯
斯妤作品的意义
倾诉与记忆
——《离异的人》的价值
《无字》:生命的痕迹
胭脂?帝国?消费时代的唯美寻求
如花时代
中国梦的片断
青春的褶皱与期望
对于国家的承诺
温旧梦寄遐思
——《白门柳》的文化关怀
游戏时代瑰丽想象的展开
日常生活的再追问
传奇自有力量
传奇文学的再兴
《米香》的故事
“凡人”或“圣人”:在“新新中国”回望
在边缘思考”
跋:理解中国与阐释中国
——张颐武的思想文化批评理路

《告别虚伪的形式》
作者:吴义勤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923410
出版时间:2004年5月
开本:16开
页数:289
定价:26元

目录
瞧,他们走来了(代总序)
自序
1 先锋的还原
2 在边缘处叙事——九十年代新生代作家论
3 多元化、边缘化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的价值迷失
4 难度·长度·速度·限度——关于长篇小说文体问题的思考
5 在怀疑与诘难中前行
6 中国新时期文学的转型路向
7 先兆与前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先锋作家走向九十年代的转型历程
8 通俗的现代派——论徐訏的当代意义
9 生存之痛的体验与书写——论陈染
10 感性的形而上主义者——毕飞宇论
11 自我·情爱·游戏·家园——刁斗近期小说的一种读法
12 从存在之途到羽化之境——荆歌小说论
……
跋:见证与追问——吴义勤的文学批评

《夏娃备案》
作者:何向阳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923465
出版时间:2004年5月
开本:16开
页数:291
定价:28元

目录
瞧,他们走来了(代总序)
文学:人格的投影(代序)——文学研究的一种思路
一 1989
二 1992
三 1993
四 1994
五 1998
六 1999
七 2000
八 2002
九 2003
跋:苍茫朝圣路——我所了解的何向阳


《中国文学的情感状态》
作者:葛红兵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928064
出版时间:2008年1月
开本:16开
页数:263
定价:22元

目录
瞧,他们走来了——“e批评丛书”总序
20世纪中国文学的“民族化”、“西方化”、“世界化”问题
当代中国文学的情感状态
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断代问题
发声,还是沉默?
意象主义写作
直译都市民间
个体性文学与身体型作家
个体文化时代及其批评策略
重温1988:全球化时代“人道主义”何为?
论道德批评
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批评史反思
论恐怖
论争执
论悔恨
论群集
异见模式的缺乏、奇观模式的泛滥、深度模式的平庸——中国电影的总体危机
中国文学与中国梦
多媒体时代的批评标准
关于当下小说创作类型化问题的一些思考
有文化共识才有文化发展
病重的中国——“五四”新文化革命中的“身体”隐喻
中国思想的一个原初立场——公元3世纪前中国思想中的“身”观念
身体写作——启蒙叙事、革命叙事之后:身体的当下处境
“饥饿”的文化图谱
作为“性”的身体
身体伦理学——伦理奠基于身体之上是否可能?


《打开我们的文学理解》
作者:张新颖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924981
出版时间:2005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262
定价:21元


目录
瞧,他们走来了(代总序)
文学不是意见,生活也不是(代自序)
辑一打开我们的文学理解
如果文学不是“上升”的艺术,而是“下降”的艺术
——谈《妇女闲聊录》
打开我们的文学理解和打开文学的生活视野
——从《妇女闲聊录》反省“文学性”
知道我是谁
——漫谈魏微的小说
坚硬的河岸流动的水
——《纪实和虚构》与王安忆写作的理想
“我们”的叙事
——王安忆在九十年代后半期的写作
小说精神的源头、生活世界、现代汉语创作传统
——林建法编《二OO三中国最佳短篇小说》序
辑二从写作中听“说话的声音”
平常心与非常心
——史铁生论
大地守夜人
——张炜论
不绝长流
——再说张炜言及张承志
行将失传的方言和它的世界
——从这个角度看《丑行或浪漫》
附录:关于《行将失传的方言和它的世界》的通信
风与流水所遇见的
——《沉钟》漫议
《马桥词典》随笔
读《碑》
乱语讲史俗眼看世
——刘震云《故乡相处流传》的无意义世界
辑三先锋小说和文学的青春
重返八十年代:先锋小说和文学的青春
马原观感传达方式的历史沟通
——兼及传统中西小说观念的比较
荒谬、困境及无效克服
——余华小说试评一
恐惧和恐惧价值的消解
——残雪小说论一
“弥漫性文本”及其他
——理解吕新
新空间:中国先锋小说家接受博尔赫斯启悟的意义
辑四火焰的心脏
论沈从文:从一九四九年起
路翎晚年的“心脏”
辑五界外消息
中国当代文化反抗的流变
——从北岛到崔健到王朔
张楚与一代人的精神画像
困难的写作
——述论九十年代的诗人散文
带着偏见、麻木和心动
——《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二00一年中国最佳散文》序言
界外消息
——《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二00二年散文》序言
可以一篇一篇读下去
——《新世纪编年文选二00三年散文》序言
代跋:半岛的灵性
——读张新颖有感

《一嘘三叹论文学》
作者:王彬彬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924974
出版时间:2005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398
定价:31元

目录
瞧,他们走来了(代总序)
自序
第一辑
林道静、刘世吾、江玫与露沙
——当代文学对知识分子与革命的叙述
“城市文学”在当代的消亡与再生
——从《我们夫妇之间》到《美食家》
流氓的变迁
——谈王朔的小说
过于聪明的中国作家
再谈过于聪明的中国作家及其他
余华的疯言疯语
残雪、余华:“真的恶声”?
——残雪、余华与鲁迅的一种比较
城墙下的夜游者
——论毕飞宇的小说
《我与地坛》的小说嫌疑
我看王小波
我喜欢汪曾祺,但不太喜欢《受戒》
其实汪曾祺也善写恶人
——说《鸡毛》
鸟比驴好,也比狐好
——关于《绝唱》
学者之怒与诗人之忧
——说说何满子与邵燕祥
杂文与相声
花雨狐
——朱文颖小说印象
比喻砌成的《围城》
——钱钟书对比喻的研究与运用
第二辑
良知的限度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何其芳文学道路批判
瞿秋白的“名誉”
邓拓的本来面目
“主席?哪个主席?”
——“革命样板戏”中的“地下工作”与“武装斗争”
“文革”结束了吗
——与郝铁川先生商榷
所谓“红色经典”
理解浩然
随笔集《太平杂说》与电视剧《太平天国》
对电视剧的最低要求
金庸给他们带来了什么
金庸:雅俗共赏的神话
面对“金迷”
重提小说的“认识价值”
——米兰-昆德拉的启示
昆德拉在当代中国
对昆德拉的接受与拒绝
“在”而“不属于”两个社会
——读昆德拉小说新作《无知》
第三辑
中小学语文教育的两个基本目的
我们是否配谈读经
旧调重弹说读经
何谓“素质教育”
才华与情怀
守旧的勇气
“小说化散文”
说不清楚的概念
“民间”这块招牌
关于文学奖的东扯西拉
文学奖是
我曾经是上帝
“圈外人”的文艺评论
在文学的名利场上
——漫说批评I
破与立中的理论勇气和审美自信
——读李建军《小说修辞研究》
被遮蔽的与被误解的
——读《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
还要荒谬多久
呼唤权威对权威的批评
学术规范与学术标准
留在沪宁线上的鼾声
——谨以此文纪念陈独秀辞世六十周年
骂鲁界里无高手
从“尾”谈起
——驳王德威《从“头”谈起》
胡适的“最低限度”
唐德刚笔下的胡适
胡适的二道贩与我们的三道贩
鲁迅笔下的无赖儿郎
——也谈鲁迅对流氓文化的批判
也说“动物上阵”
不成问题的问题
——鲁迅与胡适比较中的问题之一
关于胡与鲁之比较的读书研究计划
开放、敏锐而又切实的“问题意识”
——读《多维视野中的鲁迅》
学院之外的学术
——序房向东《山榭集》
二胡的“反党”
——谈谈胡适与胡风
跋:在“五四”的旗帜下
——说说王彬彬

《彼此的历史》
作者:王尧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928057
出版时间:2008年1月
开本:16开
页数:222
定价:20元

目录
瞧,他们走来了——“e批评丛书”总序
自序
矛盾重重的“过渡状态”——新时期文学“源头”考察之一
五个“关键词”的修订与当代文艺思潮的演进
关于“文革文学”的释义和研究
“文革”对“五四”及“现代文艺”的叙述与阐释
“文革文学”纪事
重返历史的语境、途径与方法——与蔡翔、费振钟的对谈
文学口述史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1985年“小说革命”前后的时空——以“先锋”与“寻根”等文学话语的缠绕为线索
在潮流之中与潮流之外——以1980年代的汪曾祺为中心
李锐论
“散文时代”中的知识分子写作——论王充闾散文的文学史意义
文化气质与女性身份的重新书写——长篇小说《女同志》阅读札记
知识分子的超越之境——谈王尧的文学研究道路与学术个性

《无边的迁徒》
作者:洪治纲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923458
出版时间:2004年5月
开本:16开
页数:322
定价:29元

目录
瞧,他们走来了(代总序)
自序
一 整合与阐释
历史的认同与超越
生命末日的体验
追踪神秘
现实叙事与拒绝理想的无定性——论晚生代作家群
陷阱中的写作——论近年来的长篇小说创作
先锋:自由的迷律——论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先锋小说面临的六大障碍
二 逼视与守望
逼视与守望——从张炜、格非、余华的三部长篇近作看先锋小说的审美动向
知识分子的另一种书写姿态——尤凤伟小说论
刑场背后的历史——论《檀香刑》
苦难记忆的现时回访——评东西的长篇新作《耳光响亮》
宿命的体恤——鬼子小说论
生存的反诘与意义的探寻——戴来小说论
轻逸的叙事与南方的智慧——论叶弥的小说
三 追问与质疑
权威的倾斜——对新时期以来全国历次短篇小说奖的回顾与思考
回眸:灿烂与忧伤——对新时期以来全国历次中篇小说奖的回顾与思考
无边的质疑——关于历届“茅盾文学奖”的二十二个设问和一个设想
跋:批评家的责任与正义意愿


《必要的反对》
作者:李建军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924950
出版时间:2005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339
定价:27元

目录
瞧。他们走来了(代总序)
为什么反对是必要的(代自序)
第一辑
随顺的平面化写作
——论陈忠实的前期创作状况
没有装进银盘的金橘
——评《沧浪之水》
被任性与仇恨奴役的单向度写作
——以残雪为例
一锅热气腾腾的烂粥
——评《看麦娘》
是大象,还是甲虫?
——评《檀香刑》
像蝴蝶一样飞舞的绣花碎片
——评《尘埃落定》
尴尬的跟班与小说的末路
——刘震云及其《手机》批判
私有形态的反文化写作
——评《废都》
随意杜撰的反真实性写作
——再评《废都》
草率拟古的反现代性写作
——三评《废都》
消极写作的典型文本
——再评《怀念狼》兼论一种写作模式
第二辑
关于名气
关于酷评
写作的教养
文学因何而伟大
当代小说最缺什么
一顶并不合适的帽子
崇高的境遇及其他
时代及其文学的敌人
当代文学亟须向外转
不从的精神与反对的自由
话语刀客与“流氓批评学”的崛起
虚构不如写实,长篇不如中篇
——二00四年小说写作一瞥
陶醉的权力与胡说的自由及其他
镜与真:当代文学的一种整体性匮乏
第三辑
论小说修辞的理论基源及定义
论小说修辞的道德效果
论小说修辞的主题效果
论小说的说服力
在谁的引领下节日般归来
——巴赫金的作者与人物关系理论批判
丛林四周的封锁线
——亨利·詹姆斯的“展示”理论批判
整体性、世界观及其他
在“描述”和“评价”之间摇摆
不及物动词的囚徒
卢伯克的标杆
跋:做文学的守护神
——读李建军的文学批评


《无限的增长》
作者:杨扬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925025
出版时间:2005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365
定价:29元

目录
瞧,他们走来了(代总序)
自序
二十世纪末的文学思潮
文学批评:仅在话语之间变化是不够的
中年写作:世纪初的文坛新景观
城市化进程与文学写作的改变
新媒体写作:“八十后”现象随想
小说还能为今天的思想提供公共资源吗?
——从二OO四年出版的几部长篇小说说起
文学中的文学
——近年来散文创作评说
评奖感言
——关于文学评奖的答问
说“变”
——新世纪小说创作随想
当代中国文学研究中的非文学化倾向
影响新世纪文学的几个因素
关于莫言的《木匠和狗》
《暗示》与小说文体实验
一部小说与四个批评关键词
——关于孙惠芬的《上塘书》
语言和语言之外的世界
——评《地球上的王家庄》
山水间的寄托
——评柯平的散文
反常规的写作意图在写作中的遭遇
——从范小青的《爱情彩票》、《在街上行走》说起
有脾气的批评
——关于韩石山的文学批评
第二辑
小说是越来越难写了
——莫言访谈录
文学的形式探索:比缓慢更缓慢的工作
——孙甘露访谈录
对长篇小说创作的若干思考
——雷达访谈录
文学批评的现状与问题
——陈思和访谈录
或前或后:文学批评的位置
——吴亮访谈录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关于古代题材电视剧泛滥的思考
关于上海文学研究状况的思考
——二00三年冬在田家炳书院的演讲
城市化进程与文学审美方式的变化
——二00四年八月二十八日在浦东新区艺术中心的演讲
钱钟书《围城》与中国现代小说
——二00四年十二月七日在上海图书馆的演讲
影像中国札记
——兼论田壮壮导演的电影《蓝风筝》
第三辑
印象:二00二年的上海文学
文学上海:二00三年的记忆
写在文坛边上:二00四年的上海文学
阅读感言
——上海中长篇小说奖参评作品读后
有一种情怀,至今都难以摆脱
——关于赵丽宏的散文
读书消夏
——读孙颐《思维八卦》想到的
混杂的艺术
——评明星版话剧《金锁记》
小说识“小”
——《我爱小丸子》读后
欲望有时比思想更强大
——《德令哈囚犯》读后
乡土上海
——评彭瑞高的长篇小说《男人呼吸》
俞天白《天地蛋》读后
历史变迁中的生活世相
——姚克明先生散文集《海上洋泾浜》读后
城市的诗意想象应该是多姿多彩的
——缪克构的组诗《城市时光》读后
别样的文学上海
——褚半农《听雨怀中堂》读后
在历史的长河中见证人性
——李伦新长篇小说《非常爱情》读后
都市与女性写作
自由主义传统与上海文学
——从沈从文与上海的关系谈起
鲁迅小说的读法
——评《吴中杰评点鲁迅小说》
谁决定着时代美女呢?
——读《百年中国女性形象》
“爱情单元”及其他
——由新编上海版初三语文教材想到的
第四辑
自己的生活
钱门求学记
——说说我的老师钱谷融先生
跋:关于杨扬的文学批评

《唯美的叙述》
作者:张学昕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924936
出版时间:2005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272
定价:22元

目录
瞧,他们走来了(代总序)
自序
论当代小说创作中的寓言诗性特征
论当代小说创作中的唯美主义倾向
二十世纪中国作家的形式感论纲
“边缘文化”:中国文化建构的一个重要话题
——读莫言小说《檀香刑》所想到的
多重叙事话语下的历史因缘
——九十年代的“新家族历史小说”
当代小说文体的变化与发展
九十年代小说文体的新变
当代文学人物形象的精神深度
当代文学人物形象的民族身份
文学经典永恒的隐秘
诗性的消解和精神的遁逸
——九十年代年轻作家小说创作的精神走向
二00三,坚守中的文学
亟待跨越的短篇小说
重铸绿色营盘的光荣与梦想
——近年军旅小说创作的观察和思考
唯美的叙述
——苏童短篇小说论
“虚构的热情”
——苏童小说的写作发生学
透过生活氤氲的精致叙述
——苏童短篇小说解读之·
发掘记忆深处的审美意蕴
——苏童短篇小说解读之二
灵魂的还乡
——论苏童的长篇小说《米》
在现实的空间寻求精神的灵动
——评苏童长篇小说《蛇为什么会飞》
人文关怀的注入与女性意识的凸出
——苏童小说女性形象的塑造
反抗绝望:无法直面的存在本相
——读余华《黄昏里的男孩》和莫言《拇指铐》
余华生存小说创作的精神气度
论张承志的小说创作
在困难中表达怀疑和发现
——读李洱的中篇小说《光和影》
生命与历史在叙述中流动
——评格非长篇小说《人面桃花》
质询人性与权力的乡村叙事
——评孙春平长篇小说《蟹之谣》
穿越情感炼狱的精神游走
——评全勇先长篇小说《独身者》
现实的“还原”和历史的“重构”
——评于晓威的小说创作
个人记忆中的历史与生命印痕
——评刘庆的长篇小说《长势喜人》
梳理文学在内心的细节
——读《苏童王宏图对话录》
当代汉语诗歌的魅力在于思考生存的价值
——与诗人严力的对话
跋:从九十年代出发
——关于张学昕的文学批评


《天堂的哀歌》
作者:张清华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925001
出版时间:2005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336
定价:26元

目录
瞧,他们走来了(代总序)
自序:文学作为个人记忆
文学的减法
——论余华
天堂的哀歌
——论苏童
叙述的极限
——论莫言
叙事·文本·记忆·历史
——论格非小说中的历史哲学与历史诗学
从这个人开始
——追论一九八五年的扎西达娃
从“青春之歌”到“长恨歌”
——中国当代小说的叙事奥秘及其美学的变迁
解构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
民间理念的流变与当代文学中的三种民间美学形态
精神分析:三个实验细读的案例
——在海德堡大学的一次演讲
当代小说中的皇帝婚姻模型
经典与我们时代的文学
四个问题,互不相关
长夜漫笔
——关于“真实”与“虚构”的思考
小说丛谈四题
域外札记
作为文学“敌人”的批评家
这就叫天花乱坠
——关于批评家的李敬泽
五位“朦胧诗人”的过去和现在
——关于食指、舒婷、哑默、林莽和梁小斌
“谁来追赶这令人心碎的变化”
——阅读翟永明
当代诗歌的民间版图
——阅读民刊札记
大地上长出一串诗歌的果子
——关于山东青年诗界的随笔五篇
网络时代的诗歌伦理
跋:诗与思想的理性之路
——关于张清华及其文学批评


《文学:行动与联想》
作者:李敬泽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923427
出版时间:2004年5月
开本:16开
页数:170
定价:17元

目录
瞧,他们走来了(代总序)
序:话说给谁听?
一 2003年-2004年
1 远行者和离家出走者的小说——《小说极限展2004》导言
2 陈希我:提问者
3 须一瓜:尾条新闻,头条小说
4 张楚:真正的文学议程
5 反对CEO的写作,以汪若为例
6 对话:小说的可能性——在鲁迅文学院的一次讨论
7 关于评奖和长篇小说——在《羊城晚报》“花地”论坛的发言
8 写实与超越写实——2003年的长篇小说
9 天塌地陷与细水长流——就鼎均文学奖答《楚天都市报》问
10 一个常识,以北北和董立勃为例
……
二 1996年-2002年
……
跋:高眼慈心李敬泽


《独白与对话》
作者:阎晶明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923441
出版时间:2004年5月
开本:16开
页数:294
定价:27元

目录
瞧,他们走来了(代总序)
批评:我的困惑和向往(代序)
第一辑 现象与批评
九十年代:大文学和话题之争
观念突破 人物退隐
城市文学:精神的解构
知青文学:有多少写作前提
精品,经典
经典:谈什么和怎么谈
与王朔有关
历史能不能幽默
“马桥事件”与学风问题
留在主流文化的努力与代价
小说的主流文化的努力与代价
小说的本色和处境
致命的缺陷
诺贝尔文学奖:不为人知的闺怨
诺奖与中国情结
市场引领下的文学走向
小读缩写小说
找回我们自己的批语学
“骂派”批评何以走俏
批评的定位与根基
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
批评:大众化的可能
“亲切的面孔”面前……
批评如何才能不肉麻
批评何为
批评:主体间的对话
批评的市场分析
批评的自我约束
批评短论
先锋批评的基调
第二辑 思潮与读评
将长篇进行到底
长篇创作的分野——当前长篇小说创作散论
小说:在危机中成熟
植根于现实中国
王小皮:作家还产斗士?
“伦敦天空的发明者”——我读王小波小说
残酷的诗意——读莫言长篇小说《檀香刑》
欲把小说比寓言——从《目光流年》和《许三观卖血记》说起
精神碎片的串结——沈东子小说读解
悲剧的幻灭——读夏商长篇小说《裸露的亡灵》
无畏的欲望及其他——从《上海宝贝》和《糖》说起
……
第三辑 读书与随想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读史明智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