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之源·历史文化丛书”6册,沿着甘肃与华夏文明史密切相关的历史脉络,六大视角呈现甘肃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璀璨的艺术图景——舌尖上的丝绸之路,莫高窟之外的敦煌石窟,物种多样的生态湿地,流光溢彩的地下彩绘画廊,“石窟之祖”天梯山石窟,气象万千的远古神话……在文字里溯古,在文化中揽胜,聆听高古醇厚的历史余音。定价272元,现团购价66元包邮!
同系列图书:“华夏文明之源”19册 “华夏文明之源·陇右风情”8册
★ 在甘肃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形成了始祖文化、黄河文化、丝绸之路文化、敦煌文化、民族文化等,以其文化上的混融性、多元性、包容性、渗透性,承载着华夏文明的博大精髓,融汇着古今中外多种文化元素的丰富内涵
★ 丛书以全新的文化视角,充分挖掘甘肃历史进程中与华夏文明史有密切关联的亮点、节点,多视角呈现甘肃作为华夏文明之源的文化独特性和杂糅性
★ 6册分别为《舌尖上的丝绸之路》《莫高窟之外的敦煌石窟》《大地的呼吸:湿地生态笔记》《地下画廊:河西走廊出土壁画彩绘砖》《石窟之祖:武威天梯山石窟》《神话中的华夏始祖》
★ “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季羡林
甘肃长廊作为古代西北丝绸之路的枢纽地,历史上一直是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交汇的锋面和前沿地带,是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历史舞台,不仅如此,这里还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的交汇融合之地。如季羡林先生所言:“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因此,甘肃不仅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华夏的“民族走廊”(费孝通)和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而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通道和纵深。
在甘肃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孕育形成的始祖文化、黄河文化、丝绸之路文化、敦煌文化、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等,以其文化上的混融性、多元性、包容性、渗透性,承载着华夏文明的博大精髓,融汇着古今中外多种文化元素的丰富内涵。
”华夏文明之源·历史文化丛书“以全新的文化视角和全球化的文化视野,深入把握甘肃与华夏文明史密切相关的历史脉络,充分挖掘甘肃历史进程中与华夏文明史有密切关联的亮点、节点,以此探寻文化发展的脉络、民族交融的驳杂色彩、宗教文化流布的轨迹、历史演进的关联,多视角呈现甘肃作为华夏文明之源的文化独特性和杂糅性,生动展示绚丽甘肃作为华夏文明之源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和异彩纷呈的文化图景,形象地书写甘肃在华夏文明史上的历史地位和突出贡献,将一个多元、开放、包容、神奇的甘肃呈现给读者。
《舌尖上的丝绸之路》
本书以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美食文物为线索,以通俗优美的文字,对丝绸之路上的美食文化作了深度解读。从各地有代表性的美食入手,讲述各地美食及其文化融合的故事。书前还附有8页彩页。
全文分为“从大地湾开始的食物馈赠”、“丝路沿线饮食”、“节气中的丝路食物”、“敦煌饮食”四个章节。分别以历史为经线,梳理了从古至今丝绸之路食物的进化史;丝路沿线地域纬度下,各种食物的变迁和历史;以四季节气为线索,将各个节气传统民俗一一展示;并以博大精深的敦煌壁画、文书为主,以敦煌食物为核心进行了阐述。这亦是一本关于丝绸之路食物的全面展示。
【作者简介】
张子艺,作家,报社首席记者,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曾获甘肃新闻奖、甘肃省新闻工作者荣誉“十佳记者”称号及丝绸之路杯全国青年散文大赛金奖等。发表过大量的文化随笔及散文,著有散文集《长安风,丝路情》(合著)。
《莫高窟之外的敦煌石窟》
敦煌石窟是对中国古代敦煌郡和晋昌郡境内的佛教石窟的总称,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瓜州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玉门市境内,范围包括现在的敦煌莫高窟和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东千佛洞和水峡口下洞子石窟、肃北五个庙石窟和一个庙石窟,玉门昌马石窟
长久以来,在莫高窟的盛名之下,敦煌石窟群的其他石窟显得默默无闻。实际上每一座石窟都曾有过自己的辉煌,并保存着独具特色的艺术成就,只是在莫高窟耀眼的光环之下才显得那么沉寂。如果说莫高窟是一部完整的中国中古艺术史,那敦煌石窟群中的其他石窟则各有各的绮丽,为这部艺术史锦上添花,散发出种种神秘迷人的光彩。
本书重点介绍了敦煌的西千佛洞,瓜州的榆林窟、东千佛洞、旱峡石窟,肃北的五个庙石窟和一个庙石窟,玉门的昌马石窟等。从这些石窟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入手,针对其艺术风格的演变,从历史、艺术、人文角度加以分析,以图文的形式叙述莫高窟之外的壁画与造像艺术。
【作者简介】
赵晓星,1980年生,吉林梅河口人,历史学博士,敦煌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敦煌文献与石窟研究,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等多个课题,在《文艺研究》《中国藏学》《兰州大学学报》《敦煌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大地的呼吸:湿地生态笔记》
本书从湿地的特征、现状、保护措施等方面对分布在黄河上游碌曲、玛曲的湿地资源进行了全方位的撰述和描写。全书共分在河之洲、水主沉浮、地球之肾、湿生草木、鸟兽虫鱼、湿地价值、呵护湿地等七章内容。这些考察与记录,对于涵养母亲河的水源以及“三江源头”的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柯英,原名寇克英,1969年生于甘肃省高台县,甘肃省省作协会员。1988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作品180多万字,出版报告文学《注目黑河》,生态文学《湿地》,散文集《在路上》《思想的光影》《水韵甘州》《畅游甘州》等专著。获首届中国散文奖;第五、六届敦煌文艺奖;第二、三届黄河文学奖;一、二、三金张掖文学奖。
《地下画廊:河西走廊出土壁画彩绘砖》
黄河以西、祁连山以北、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数百公里,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狭长地带,因形如走廊,故名河西走廊,自古就是沟通西域的要道。千百年来,祁连山上的冰雪融水和勤劳聪明的古代先民不仅使这一方土地水草丰美、物产丰富,还创造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中国邮政储蓄卡上的驿使图等均“产自”这一地区。
东西方文化在河西走廊交汇融合,产生了独特的地域文化,除了地上众多遗迹、遗物外,地下同样蕴藏着一个庞大的文明宝库,画像砖墓是其中之一。墓葬,是考古学研究一个十分重要的对象,也是考古信息*为丰富的综合性艺术系统。埋藏在河西走廊地区大量的数以千计的汉代至唐代的画像砖墓在地下描绘着另一种“历史”。古代工匠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将他们见到的古代河西走廊地区贵族和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一一记录在墓葬的墙壁上,构成了一幅幅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墙壁上的风俗画”,为我们开启了了解古代社会生活史和美术发展史的一扇窗口。
20世纪70年代以来,嘉峪关、酒泉、敦煌等广大河西地区,出土了大量汉代及魏晋时期的彩绘砖画和唐代的模印画像砖,仅嘉峪关6座壁画墓就有620幅画,一砖一画。也有以整壁作画的大型壁画,如丁家闸5号墓。这些壁画内容丰富,涉及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以及政治、军事的各个方面。数量众多的采桑图、丝束图、绢帛图,是当时河西地区盛产蚕桑丝织和社会富足安定的表现。农耕图、畜牧图和狩猎图,为我们研究当时河西地区的农牧业生产方式、气候环境以及农业工具的发展进程提供了珍贵的图像资料。画面中人物的不同面相、发式、服饰和不同的建筑等,表现出多民族聚居、和睦相处的史实。还有涉及出行和战备的画像,它们是河西地区耕战兼备、寓兵于农的边塞军事生活的真实写照。
本书就是一部关于河西走廊出土魏晋十六国时期壁画与彩绘砖的研究专著,对出土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嘉峪关等地的数百帧壁画、彩绘砖及其历史文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再现了古代河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俗生活。
【作者简介】
卢冬,1964年生于北京。甘肃省博物馆社会研究部主任,长期担任陇右文博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出版著作1部,发表论文30多篇。
《石窟之祖:武威天梯山石窟》
武威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经济文化支点,位于武威的天梯山石窟则以印度佛教、西域文化和中原文化大融合的“历史见证者”也参与其中,在中国的石窟寺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天梯山石窟亦称凉州石窟,始建于东晋十六国的北凉沮渠蒙逊时期(412一439),是较早载于我国史册的一处石窟寺,也是我国早期石窟的优秀代表,对我国石窟寺乃至整个佛教艺术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天梯山石窟群在中国早期佛教传播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为研究中国石窟寺和佛教建筑与艺术提供了珍贵的断代标尺。
本书详细介绍了天梯山石窟的历史地位、学术价值和艺术特色,以便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天梯山石窟的源流、发展及重新被发现和保护的轨迹,向世人全面展示天梯山石窟的渊源、艺术特色、遗存洞窟、文物搬迁与保护现状,力求使这一被誉为中国石窟之祖的石窟寺重放异彩。
【作者简介】
王奎,武威天梯山石窟管理处主任。1955年生,甘肃武威人。长期从事石窟保护与研究工作。
《神话中的华夏始祖》
比起考古发掘的先祖化石,远古神话充斥的活力填平了我们和祖先之间成千上万年的代沟。《神话中的华夏始祖》一书积累了作者曹昌光二十多年研读古神话和对史前文物图纹琢磨的心得,特别是对散落民间习俗的梳理和破解,才整合出从华到夏远古始祖的基本轮廓。全书内容包括女娲补天、大洪水前、伏羲出生、西王母、崆峒山等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上,合情合理地重述华夏始祖的故事,继续实现远古祖先的梦想。
【作者简介】
曹昌光,甘肃丝绸之路协会副会长,漫画家,神话研究学者。著有《伏羲与八卦》《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画传》等。合编《漫画丝绸之路》(中、英、日文版,2016年重版)。
《舌尖上的丝绸之路》
作者:张子艺
出版社: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52700848
出版时间:2018年2月
开本:16开
页数:189
定价:48元
目录
第一章 从大地湾开始的食物馈赠
华夏先祖驯化的农作物粟、黍
做一碗香香的黄米稠饭吧
一吃就忘不了的陕西黄馍馍
豆类入饭的扁豆饭、灰豆汤
食物进化史之蔬果主食饭
马铃薯疙瘩汤和洋芋搅团
别骗我真的有土豆饺子吗?
没啥吃的来一碗玉米面糁饭吧
色泽金黄的南瓜面片味道好极了
小麦传入中国的麦饭、美饭
咯嘣脆的乾县馍豆豆
家常便饭拨疙瘩、老鸹撒、剔尖
想娶我女儿?捧着馒头来
到新疆看3000多年前的“老饺子”
从胡饼到馕、锅盔的进化史
第二章 丝路沿线饮食
一吃就停不下来的油泼面
秦始皇吃过的秦镇米皮子
软香柔糯的肉夹馍
到西安一定要来碗羊肉泡
葫芦头到底是个啥东西来?
配着羊血吃的饴铬面
早餐来一碗红彤彤的天水呱呱
好汤好面成就的牛肉面
天荒地老的灰豆汤
青海青稞面搓鱼子
一碗牛肉张掖小饭美极了
跟骊山老母有关的揪片子
羊骨熬出鲜美底汤的羊肉面片
新疆胡麻油炝的面旗子
家里来客人了?羊肉抓饭走起嘛
载歌载舞狂欢着吃的烤全羊
麻辣鲜香的新疆大盘鸡
第三章 节气中的丝路食物
立春时节吃春饼
二月二龙抬头炒豆豆
惊蛰的醪糟汤清明的凉皮儿
端午节要吃蜜甜甜的油饼卷糕
八月十五月饼车轱辘大
十月一麻腐包子送寒衣
冬至吃碗添岁数的疙瘩饭
腊八粥泡麻花吃扁豆饭
过大年杀年猪
腊月二十三日的灶坨坨
大年三十大锅煮肉吃个够
装满着幸福和憧憬的填仓年夜饭
大年初二吃长面
正月十五闹花灯吃荷包吊穗子
第四章 敦煌饮食
魏晋壁画墓中贵族们吃着烤肉唱着歌的美好生活
吃一口敦煌的烤肉风尘仆仆穿越回千年
羊肉杂碎之河西肺、发子面肠
糖油糕、泡儿油糕即唐代“见风俏”
火鏊子、龙虎蛇饼花馍馍
酷热夏日的敦煌食物冷让、冷淘、冷面
淡黄色的劲道敦煌黄面
敦煌美酒、李广杏、哈密瓜
敦煌壁画里的生活方式
敦煌壁画中精巧细致的日常餐具
喝酒看戏下午茶——古代敦煌人的幸福生活
后记
《莫高窟之外的敦煌石窟》
作者:赵晓星
出版社: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52704297
出版时间:2018年1月
开本:16开
页数:159
定价:48元
目录
引言
一、远去的辉煌——西千佛洞
纯熟练达
清雅龛楣
外道折服
尽绘妙法
盛世风韵
前世果报
罗汉之窟
回鹘王室
回鹘风貌
藏密菩萨
二、万佛的峡谷——榆林窟
凉州瑞像
弥勒大佛
吐蕃名窟
唐密观音
西藏财神
法华经变
大族仪仗
曹氏节度
穿越之旅
菩萨心地
瑞像圣迹
文殊普贤
中古婚礼
密法意味
末世之扰
回鹘遗珍
西夏贵族
水月观音
显密圆融
夕阳异彩
三、异域的风采——东千佛洞
多元同兴
隐密深邃
……
四、榆林河的下游——下洞子石窟
五、残存的遗迹——肃北石窟
六、河岸的绝壁——昌马石窟
尾声
参考文献
《大地的呼吸:湿地生态笔记》
作者:柯英
出版社: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52701869
出版时间:2016年2月
开本:16开
页数:180
定价:32元
目录
它世界(代序)
第一章 在河之洲
湿地概说
湖泊湿地
河流湿地
沼泽湿地
滨海湿地
人工湿地
第二章 水主沉浮
生命的襁褓
文明的摇篮
沧海桑田
“湿”化乐土
城市的神韵
第三章 地球之肾
天然调节器
生态安全的卫士
水禽的庇护所
物种基因库
还水体一份清洁
第四章 湿生草木
洁身自好的挺水植物
四海为家的浮水植物
为野地美容的湿生植物
生物链起点的浮游植物
淹不死的沉水植物
咸水里泡大的盐沼植物
伫立水滨的湿地木本植物
有趣的湿地植物
第五章 鸟兽虫鱼
凌波仙子——白鹭
湿地天使——天鹅
白鹤的天堂
水底世界的古老居民
动物界的“老前辈”
逐水草而居的兽类
勤勉的湿地环卫工
第六章 湿地价值
湿地的天然产品
中国特色的桑基鱼塘
生态安全的保护伞
水乡泽国的旅游
千古若尔盖
生态教养之所
第七章 呵护湿地
淡出记忆的美景
西部的生态晴雨表
罗布泊的沉思
今昔三江平原
草海的变迁
湿地挽歌
参考资料
《地下画廊:河西走廊出土壁画彩绘砖》
作者:卢冬
出版社: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52702729
出版时间:2017年7月
开本:16开
页数:177
定价:48元
目录
第一章 河西汉代壁画墓及彩绘砖
第一节 河西汉代壁画墓概说
第二节 河西汉代壁画的内容
第三节 河西汉代墓室壁画的特点及艺术价值
第二章 高台魏晋墓及彩绘砖
第一节 高台骆驼城轶事
第二节 高台魏晋彩绘砖画墓葬概说
第三节 高台魏晋墓的结构特点
第四节 高台魏晋彩绘砖画的内容
第五节 高台魏晋墓绘画的艺术价值
第三章 酒泉魏晋彩绘砖画墓及彩绘砖
第一节 魏晋彩绘砖画墓葬概说
第二节 酒泉魏晋墓的结构特点
第三节 酒泉魏晋彩绘砖画的内容
第四节 酒泉魏晋墓绘画的艺术价值
第四章 嘉峪关魏晋壁画墓及彩绘砖
第一节 嘉峪关魏晋墓的发现
第二节 嘉峪关新城魏晋壁画墓概说
第三节 嘉峪关墓葬形制的特征
第四节 嘉峪关魏晋墓彩绘砖画反映的社会生活
第五节 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的绘画艺术
第五章 敦煌佛爷庙湾西晋壁画墓葬群及彩绘砖
第一节 佛爷庙湾西晋壁画墓葬群概说
第二节 佛爷庙湾壁画及彩绘砖画的内容
第三节 佛爷庙湾西晋壁画墓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第六章 河西唐代模印砖墓及模印画像砖
第一节 河西唐代模印砖墓概说
第二节 河西唐代墓葬的修建特点
第三节 河西唐代模印砖及模印彩绘画像砖的内容
参考书目
《石窟之祖:武威天梯山石窟》
作者:王奎
出版社: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52702958
出版时间:2018年1月
开本:16开
页数:160
定价:48元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中国石窟营造从武威始
第一节 武威历史总述
第二节 佛教在武威的传播与发展
第二章 天梯山石窟概况与现状
第一节 天梯山石窟概况
第二节 天梯山石窟的两次搬迁
第三节 天梯山石窟的现状
第三章 天梯山石窟遗存文物展示
第四章 天梯山石窟的渊源与艺术特色
第一节 天梯山石窟的渊源
第二节 天梯山石窟的艺术特色
第五章 天梯山石窟的发展规划
附录
一、凉州天梯山石窟的现存状况和保存问题
二、凉州石窟遗迹和“凉州模式”
参考文献
后记
《神话中的华夏始祖》
作者:曹昌光
出版社: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52704211
出版时间:2018年1月
开本:16开
页数:153
定价:48元
目录
引言:穿越神话
一、女娲补天
撑天的柱子断了
咽不下这口气
老祖宗向天神宣战
为什么叫女娲
二、大洪水前
大洪水前还有个抟土造人的女娲
可疑的盘古
夸父的身世
三、伏羲出生
葫芦妈妈生了个葫芦娃
伏羲爸爸是雷神
在妈妈肚子里呆了十几年
华胥西行的谜
四、西王母
失踪的华胥氏露面了
戴胜?戴的什么胜
豹尾虎牙和於菟祭
歌名、地名都冠着华字
善啸,文明第一声
甘青彩陶:西王母的万神殿
五、崆峒山
崆峒,又一座昆仑
笄头,西王母的戴胜
回山,退回去走渭水
六、葫芦河
一个难圆其说的传说
葫芦河,为人文始祖作证
上谁的门?这是大事
大屋子和地画
七、卦台山
伏羲氏族的东归情结
来到了三阳川
伏羲始画八卦的演说
日出和日落
八卦,中华最早的科学认知方法
八卦始画,文明肇启
八、轩辕之国
绕不开的轩辕之国
最具魅力的轩辕之国
有蠕居地的轩辕之国
注重养生的轩辕之国
九、炎帝神农
以农为本的神农
神农又是药王
太行山麓的神农
十、嫦娥奔月
一段该说明白的公案
嫦娥奔月》的地方版
女娲出面调整婚育政策
十一、南下的伏羲
蜀:南下的播种机
巴:好马不吃回头草
蚩尤:疑似巴蛇东游去
十二、三祖之争
守陵的老大遇到了麻烦
蚩尤取代老大
神农塞外搬兵
轩辕入主中原
十三、夏禹治水
家谱:伏羲后人
家传:再用八卦
王权:强力执政
十四、中国龙
雷和虹,初始的龙
葫芦,华人最早的图腾
蛇,伏羲族人的家神
中国龙,华夏各族的图腾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