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4册,荟萃美国著名课程理论家珍妮特·米勒《打破沉默之声——女性、自传与课程》,美国教育学家派纳《自传、政治与性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英格丽德《重构语文世界:后殖民教学实践》,日本课程改革领军人物水原克敏《现代日本教育课程改革》,均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课程与教学理论名著,相关领域研究者及感兴趣的读者不可错过!定价142元,现团购价39.9元包邮!
★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项目
★ 《打破沉默之声——女性、自传与课程》:本书是美国当代*富有影响力的课程理论家珍妮特·米勒20年来著述的文集
★ 《自传、政治与性别:1972-1992课程理论论文集》:本书按照年代顺序收集了著名课程理论家威廉 F.派纳学术历程起初20年中的研究论文
★ 《重构语文世界:后殖民教学实践》:本书探讨一种可以就权力、差异和歧视等问题展开讨论的后殖民教学法,将文学、教育学和哲学等领域连在一起,并提供了后殖民理论的*见解
★ 《现代日本教育课程改革》:作者水原克敏教授是当前推进日本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领军人物之一,本书是他对战后日本课程改革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
《打破沉默之声——女性、自传与课程》
本书是美国当代*富有影响力的课程理论家珍妮特·米勒20年来著述的文集,展现了她对于女性、自传与课程等问题进行的突破性与复杂性的探讨。作者通过应用自己的理论以及课程领域中其他重要人物的理论对课程理论予以概念重建,同时讨论了自己与幼教和中小学教师进行的广泛的合作研究。珍妮特·米勒采取并置安排文章的方式,邀请读者参与对自我的批判性反思。这些文章组合在一起,描述了不断变幻的描述性与解释性的教育研究工作是如何建构与重新建构米勒关于社会性别与自我的认同,如何影响她作为“学术女性”、“课程理论家”以及“定性研究者”的认同。
“这本富有洞察、文笔优美的书不仅仅是自传性的;它将教育理论、事件与实践的解释与珍妮特·米勒个人与公共生活的侧面交织起来。她的生活一直是动态的、抵制固定化、抵制本质化或预定性的自我概念。她描述了总是处于创造之中的认同的戏剧性表演,寻求真实性声音的戏剧性表演。这一表演出现在珍妮特本科与研究生的学习中,出现在她的学术兴趣与研究中,出现在她创建贝加莫会议与主办这一会议的杂志中。毫无意外,本书富有深度地呈现了作者对富有广泛影响的课程概念重建运动的积极参与。这一课程运动对当时根深蒂固并拒绝吸取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新成果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挑战与修正。
珍妮特的写作与教学,她与课堂教师的密切接触,以及她对定性研究与女性主义文献的精致探讨”
——玛克辛·格林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退休教授,教育基础理论威廉·F.拉塞尔名誉教授
【作者简介】
珍妮特·米勒,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艺术与人文系英语教育教研室的教授与负责人,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得课程理论与人文教育的哲学博士。米勒从1997年到1999年被选为美国教育研究协会副主席,负责课程研究分会,并于2001年到2004年担任美国课程研究促进协会的第*任主席。她还是《课程理论化杂志》的管理编辑。著有《创造空间与寻找声音》等。
《自传、政治与性别:1972-1992课程理论论文集》
本书按照年代顺序收集了课程理论家威廉 F.派纳学术历程起初20年中的研究论文,包括《从内部入手(1972)》、《贝内特先生和布朗夫人(1973)》、《自传与自我的建构(1985)》等文章。威廉·派纳在本书中论述了自传作为课程和教学领域研究工具的可行性。他认为传统科层体制下的课程研究已失去活力,并用自传这种更加有机、灵活和富有启发性的方法对课程研究进行了概念重建。自传方法强调学生、教师及其相互关系的即时性和复杂性,从而关注学生和教师当下的生活。
“威廉·派纳撰写的这部权*之作,把作为批判性实践的自传方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教育研究领域,派纳的博学及其对当研究者所面临的紧迫问题进行分析的深度,几乎无人能及。”
——彼得·麦克拉伦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作者简介】
威廉 F.派纳,当代美国课程领域*富有影响力的课程理论家之一,是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I AACS)的创办者和第*、二任主席。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课程理论、课程的国际化研究、性别理论、酷儿理论以及自传理论。作为20世纪70年代“概念重建”运动的发起人之一,派纳对课程中
传统的“泰勒原理”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强调从个体生活经验的角度考察课程,倡导课程理论的多样化和跨学科性。他致力于从自传、种族、性别的角度理解课程,尤其侧重这些领域的跨学科探讨。2000年,他获得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杰出教师奖和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的终身成就奖。2004年,他的著作《什么是课程理论》获得美国教育协会(AEA) 的杰出著作奖。
《重构语文世界:后殖民教学实践》
本书探讨一种可以就权力、差异和歧视等问题展开讨论的后殖民教学法。作者强调指出后殖民教学法的复杂性,并提出了文本选择、阅读策略和学生反应等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本书的研究旅程跨越了广泛的知识范围,将文学、教育学和哲学等领域连在一起,并且提供了后殖民理论的*见解。对于意欲获得教授后殖民文学的知识、开展后殖民文学教学实践的教师,《重构语文世界》乃是一部极其宝贵的指南。
本书开宗明言,认为教师教育需要进行重大改革,以便语文教学大纲摆脱传统、狭隘的根基;进而就语文课堂里后殖民研究的地位提供了思想深刻、概念复杂、牢固建立在历史意识之上,然而又易解的视角。本书表明当代语文教学必须怎样对各种各样的书本、理论、教学实践进行重构,实乃应时运而生。
【作者简介】
英格丽德·约翰斯顿博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中等教育系课程研究及英语教育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育、课程理论、后殖民文学、加拿大文学、多元文化文学、师资教育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在上述领域完成了十余项研究项目,发表、出版了四十余篇论文和专著,并担任《阿尔伯塔英语》、《语言与读写能力》等杂志主编、编辑。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先后获得十余项/次大学、省、国家级奖励。
《现代日本教育课程改革》
本书是日本东北大学教授、课程研究专家水原克敏的一部研究二战后日本学校教育课程改革演进的课程史专著。作者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了战后日本各个时期课程改革的思想与内容,分析和论述了课程改革中经验主义、系统主义、能力主义、人本主义等思潮的演变及其对学校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刻影响,考察了战后日本课程政策的变化及课程标准(学习指导要领)修订的历史和具体的修订内容。全书依据翔实的历史资料,充分论证了日本各个时期课程改革的动因与过程,深刻、透彻地分析了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及课程改革理念的转变。
本书不仅展示了材料丰富的课程史研究成果,而且也提供了研究课程变迁的方法,对于把握战后日本课程改革的历史及开展比较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简介】
水原克敏,1949年生,日本东北大学大学院教育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日本教育协会、日本教师教育协会、日本课程协会的理事,日本东北教育协会会长。曾经就*一次(1998年)的日本课程改革向文部省提出过重要建议。自1997年以来一直是文部省为培养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的中央教职员研修讲座的讲师。
水原克敏教授是当前推进日本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领军人物之一,本书是他对战后日本课程改革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在书中,作者通过对日本战后课程政策演变的研究,揭示了日本教育界对“二战”期间日本课程政策和思想取向的深刻反省,并勾勒出日本中小学课程不断民主化、科
学化的进程,从学术研究的视角体现出当代日本课程学者对日本课程建设的深刻反思和清醒认识。
《打破沉默之声——女性、自传与课程》
作者:【美】珍妮特·米勒/著,王红宇、吴梅/译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4139399
出版时间:2008年5月
开本:16开
页数:290
定价:39元
目录
中文版序
序
致谢
导言
第一部分 课程、自传
插曲1
序曲:诠释呈像:人类历史(1996)
插曲2
1 课程重建:个人的与部分性的历史(1999)——包括《课程理论:最近的历史》(1978)、《课程重建:另一个历史简介》(1996)的片断
插曲3
2 自传与教师故事必要的不完全性(1998)——包括《探讨传记与个人声音的问题》(1998)的片断
第二部分 女性、自传
插曲4
3 打破沉默之声:女性主义教育学与课程理论(1981)
4 学术界女性的反抗:一个自传性的描述(1983)
插曲5
5 独处的空间:女性、教学与课程(1993)
6 在教育研究与写作中“具体的人带来的惊奇”之困扰(1994)
插曲6
7 布鲁克先生的好女孩(1992)
第三部分 教师、差异、合作
插曲7
8 过剩的瞬间和控制过剩的教育话语(1996)
9 界限的变移:教师对当代课程思想的挑战(1992)
10 教师、自传与课程:批判性与女性主义观点(1992)
11 教师、研究者与情境化的学校改革:权力的流通(1996)
插曲8
12 教育中差异的运作(1996)
第四部分 自传、课程
插曲9
13 领域中还剩下了什么……课程回忆录(2000)
插曲10
14 自传为酷儿性课程实践(1998)
15 创建中的英语教育(2000)
插曲11
16 呼吁美国课程研究的世间性(2003)
插曲12
符尾会聚:与玛克辛·格林的合作性传记(2003/2004)
参考文献
英汉术语对照表
译后记
《自传、政治与性别:1972-1992课程理论论文集》
作者:【美】派纳/著,陈雨亭、王红宇/译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4139740
出版时间:2007年10月
开本:16开
页数:230
定价:27元
目录
中文版序
英文版编辑前言
前言
从内部入手(1972)
贝内特先生和布朗夫人(1973)
存在体验课程的方法(1975)
审判(1976)
什么是概念重建?(1978)
课程领域的笔记(1978)
课程理论化中的抽象和具体(1979)
远航:课程作为认知者与认知对象之间的关系(1979)
女性主义的公司化生成和乔治男孩的案例(1983)
在终身教职上死亡(1984)
自传与自我的建构(1985)
教师教育的概念重建(1988)
“他人的构想中自我的形成”:课程理论和学校改革(1991)
鹤的失语:存在体验课程回溯阶段中的窗子和镜子(1992)
术语汉译对照表
译后记
《重构语文世界:后殖民教学实践》
作者:【加】约翰斯顿/著,郭洋生 等/译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4137432
出版时间:2007年2月
开本:16开
页数:240
定价:27元
目录
致谢
中文版序
引言 后殖民教学旅程概述:重构语文世界
第一程 在非洲的天空下
第二程 多元文化文学教育的国际背景
第三程 表现的场所:文化、种族、性别及种族性
第四程 最后之“后”?后殖民状态与文学教育
第五程 欲望的版图:经典之争
第六程 处在十字路口的文学理论
第七程 检验文学理论
第八程 阶段成果展
第九程 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第十程 地方感:某高一班掠影
第十一程 跨越虚构的边界:《姨娘》与个人身份的建构
第十二程 日常教学的方位:教学透视
第十三程 后殖民教学之旅:回顾与反思
附录
参考书目
索引
译后记
《现代日本教育课程改革》
作者:【日】水原克敏/著,方明生/译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ISBN:7504130729
出版时间:2005年1月
开本:16开
页数:529
定价:49元
目录
序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改革期的教育课程
第一节 国体护持与新公民教育构想
第二节 美国教育使节团报告书
第三节 新教育指针
第二章 教育基本法体制与教育课程
第一节 教育基本法
第二节 学校教育法
第三节 文部省与教育委员会的性质
第三章 经验主义的学习指导要领
第一节 小学的教育课程
第二节 初中的教育课程
第三节 高中的教育课程
第四章 经验主义教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学习指导要领的经验主义性质
第二节 核心课程论
第三节 核心课程的尝试
第五章 系统主义教育课程的重构
第一节 基础学力论争
第二节 教育课程政策的转换
第三节 社会科的修订
第四节 昭和三十三年(1985年)学习指导要领告示
第六章 能力主义教育课程的尝试
第一节 能力主义教育政策的提出
第二节 能力论与学力论
第三节 昭和四十三年(1968年)学习指导要领的修订
第七章 能力主义教育课程的矛盾与重构
第一节 从教育内容的现代化到以人本主义为中心
第二节 昭和四十六年(1971年)中教审审议报告
第三节 各界的教育改革方案
第四节 昭和五十二年(1977年)学习指导要领的修订
第八章 新保守主义的要求与学习指导要领的修订
第一节 临时教育审议会的改革方案
第二节 学习指导要领修订的基本方针
第三节 平成元年(1989年)学习指导要领的修订
第四节 平成元年(1989年)幼儿园教育要领的修订
结语——现代日本教育课程改革的课题
增补章 日本教育课程改革当前的动向与论争——1998年修订的学习指导要领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