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华平遥瓦当辑录》,选录中国当代瓦当艺术研究集大成者邓晓华所藏六百多万方平遥瓦当,上起西周下讫明清及近代,图文并茂地记录它们的时代、材质、尺寸、出处、图案的寓意
山西平遥瓦当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风格迴异,纹样繁多,既有点线巧妙变化的结合,又有明快写实的气韵,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学术价值。
《邓晓华平遥瓦当辑录》所收瓦当包括素面类、图案类、文字类、兽面类、动物类、花卉类、战国抱柱瓦,以及稀缺的人物类瓦当和特别少有的“文革”瓦当,图文并茂地记录了它们的时代、材质、尺寸、出处、图案的寓意,瓦当既饱含着古人生活起居、习俗好尚,又为现代环境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各个不同的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 16开平装,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
★ 瓦当,俗称“筒瓦头”,或“瓦头”,在平遥俗称“猫头”,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建筑材料,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艺术素养,饱含着古代工匠的韵味和风采,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学术价值
★ 邓晓华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平遥人,专注研究瓦当艺术20余年,收藏瓦当2000余件,覆盖年代从西周到当代,是中国当代瓦当艺术研究集大成者,此书是对邓晓华先生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
★ 封三篆刻:书法大家冯光英,封面题字:沙曼翁嫡传弟子汪鸣峰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建筑材料,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建筑史上,陶瓦的发明与使用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而古城平遥的瓦当文化,作为中国瓦当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艺术素养,饱含着古代工匠的韵味和风采。瓦当的使用,不仅可保护屋檐、椽头免受日晒雨侵,延长建筑物的寿命,而且以其图案与文字的美妙生动,达到装饰和美化建筑物的艺术效果,是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产物。瓦当有圆形和半圆形、圆弧三角形、变形圆形等多种形制,最初出现的瓦当是素面无“纹”的,只体现了遮风挡雨的实用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传统建筑美学的建立,审美观念的变化和进步,人们在瓦当的当面施以多种装饰,有图案、画像、文字等形式,遂成实用和艺术的有机统一。正是由于民间艺人所刻饰的当面中那些富涵文化的精美纹饰,使其丰富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远远大于了实用价值。
此外,瓦当还是绘画、工艺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为中国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其纹饰各具时代特征,风格迴异,又极富裝饰性:既有点线巧妙变化的结合,又有明快写实的气韵,文字瓦当的写法,其线条在刚柔、曲直、方圆疏密、皶正等诸方面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或方峭,或流美,浑然天成,端方而又变化无穷。
古代瓦当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的图案、文字、画像还是政治、经济、文化等重要信息的载体。研究瓦当,有助于了解古人的生活起居、习俗好尚,又为现代环境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各个不同的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梁慧晶,1983年生于平遥,现为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先后毕业于中原工学院、山西财经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长期从事高校设计专业教学工作,负责装饰设计、装饰材料等课程,与他人合作出版有《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专著,并在《美术教育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收藏者邓晓华,字卣言,言容堂主人,涵瓦斋主。1972年生人,受家风熏陶,以收藏为业,所藏平遥瓦当千又三百,战国、汉代瓦当二百余方,对地方志史、晋商票史及民俗谱牒均有涉猎。幼习篆刻,着力于传统手工艺的研究、复制,承担“平遥木版年画”的挖掘、整理、复制工作,现为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遥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
《邓晓华平遥瓦当辑录》
作者:梁慧晶著
出版社:山西经济出版社
ISBN:9787807678779
出版时间:2015/3/1
开本:16开
页数:254
定价:98.0
目录:
平遥传统文化系列丛书
总序一
总序二
总前言
平遥瓦当
序一
序二
前言
概述
·瓦当简述
·平遥瓦当
·瓦当的著录文献和收藏价值
素面类
图案类
人物类
文字类
兽面类
动物类
花卉类
“文革”瓦当
战国抱柱瓦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