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4册,由季羡林、王元化、汤一介、乐黛云、程抱一等著名专家担纲顾问,各卷皆由比较文学界的知名学者钱林森、卫茂平等担纲主笔,涉及与中国文学文化发生紧密关系的法国、德国、日本、印度四个国家,系统深入地总结、审视和评析了由古至今中外文学文化的交流史,并融汇了当代比较文学文化研究的新成果,广泛地挖掘资料,并对个案进行深入分析,对于中外文学关系、外国文学研究极具参考价值。定价148.6元,现团购价36元包邮!
★ 16开平装,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社
★ 著名学者乐黛云撰写序言,南京大学教授钱林森撰写前言,书前附季羡林、王元化、汤一介的题字
★ 该丛书的出版颇得中外比较文学学者的关注和赞誉。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川本浩嗣先生称其为“既是中国比较文学的成果 ,也是亚洲比较文学研究全体值得自豪的成果”
★ 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评价往往有其自身的历史社会原因,有正、有反,有低潮、有高潮,丛书对此作出了相当深刻的分析
《光自东方来:法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穿越浩瀚的文化时空,借助东方之光的朗照,一路巡游:东西两种文明由陌生、误解、会通乃至互补、交融的图景扑面而来;一幅幅中法智者邂逅、抚摩、亲近或是拒绝的场景历历在目。源远流长的中法文化交流星光璀璨。静心聆听权威学者对中法文化文学关系的恺切之论,我们的视野被霍然照亮,两种运行着的文明就这样被烛照、“打通”。
本书作者继《法国作家与中国》后,再次以大量翔实的原文资料为基础,勾勒出法国作家在价值层面上对中国文化的交流、误解乃至膜拜,为你步人中法文化交流与对话的历史时空,提供了更为详细和生动的导游图。在今天这个文化冲突硝烟弥漫的世界,这些苦心孤诣的文化对话与交流的文字,大有深意……
作者简介
钱林森,江苏泰兴市人。1937年9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66年毕业于北京外语学院法文系。现为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中文系教授、比较文学与法语言文学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化书院跨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理事、国际双语论丛《跨文化对话》执行主编、中国作协会员。曾出版《中国文学在法国》、《法国作家与中国》、Dialogue
Transculturel(主编),《二十一世纪世界文化热点丛书》(主编)、《牧女与蚕娘》、《中国之欧洲》(合译)等著作与译作。
《异域的召唤:德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漫漫丝绸之路,沟通了欧罗巴和华夏沃土;悠悠驼铃叮当,奏响了中西文化交流最初的乐章。德语文学与中国文化的结缘,便是这悠远的旋律中一组动人的音符。具有思辨传统的德国知识分子,受到了东方儒道释精神世界的召唤;而自视为龙之传人的中华民族,亦在外辱强权的震撼下着意借鉴西洋。会通彼此,文学架起了一座桥梁。本书由中国在西人眼中之形象的历史变迁说起,继之以对中国文化在德语文坛所留之濡染印痕的探寻,再及德国文学在中国的部分译介情况,以图由此呈示中德文化大交响中的若干微小篇章。
作者简介
卫茂平,1954年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1989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德国文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西方语学院院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德语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梅红樱粉:日本作家与中国文化》
20世纪日本诗人眼中看到的秦山楚水,南船北马。作家笔下描绘的魏臣蜀相,侠女豪杰。变奏的唐歌宋乐,异色的佛风道尘。
梅的坚韧、樱的轻灵,映衬着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历史,但隔膜依然存在,偏见与陋见、误解与冲突,使得“一衣带水”的邻人,仍会视对方是难解的谜。本书的努力,就在于架起文化沟通的桥梁,促进两国文化“双赢”的交流与发展。
作者简介
王晓平,四川省人,1947年生。天津师范大学教授,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日本帝冢山学院大学客座教授。东亚比较文化会议中国分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诗经学会理事,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理事。主要著作有《近代中日文学交流史稿》、《佛典·志怪·物语》、《20世纪国外中国文学研究》、《国外中国古典文论研究》等。
《梵典与华章:印度作家与中国文化》
中国和印度同属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世界三大文化中心。两国文化自成体系,独立发展,然而又交通自古,文缘久远。一部中印文化交流史,可谓源远流长,硕果累累,堪称跨文化交流的楷模。其间,涌现出了鸠摩罗什、菩提达摩和法显、玄奘、义将等高僧大德,光前裕后,彪炳史册。纵览中印文化关系,在古代中国输入多而输出少,至近代渐趋平衡。印度泰戈尔、辨喜、尼赫鲁、师觉月等,深受中国文化熏陶,中国梁启超、陈寅恪、郭沫若、苏曼殊、冰心等,深受印度文化影响。中印文化交流,呈现出交光互影的新景象。
本书陪伴你追寻先贤求法踪迹,考察时彦切磋之旅,展望未来的发展宏图。
中印两大民族友好、强盛,乃是尧天舜日、罗摩盛世,两国人民之大福祉,世界人民之大福祉。
作者简介
郁龙余,上海市人,1946年生。1965年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印地语专业,1970年毕业留校任教。1984年调入深圳大学中文系,历任中文系副主任、主任、文学院院长兼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为深圳大学留学生部主任。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印度文学、中印文学、中印诗学比较研究。主要兼职有: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教授、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著有《中国印度文学比较》、《泰戈尔文学作品研究》(合著),主编《东方文学史》、《中印文学关系源流》、《中国印度文学比较论文选》、《中西文化异同论》,另有印度译作30多万字。目前正完成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中国印度诗学比较》。
《异域的召唤:德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作者:卫茂平,马佳欣,郑霞 著
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ISBN:722702413X
出版时间:2002/8/1
开本:16开
页数:404
定价:27.8
目录:
异域的召唤·对谈——从斯洛特戴克《欧道主义——政治动力学批判》谈起
德语文坛“中国”形象之变迁
1、摇远的神秘国度 (骑士文学——巴洛克文学)
2、理想化的礼仪之邦(启蒙时期文学)
3、贬值的东方偶像 (狂飙突进运动——古典时期)
4、否定的中国观 (经典哲人与中国)
5、“理想中国”的沦落(浪漫主义时期——批判现实主义时期)
6、拯救“西方没落”的东方智慧 (20世纪初)
7、重视“中国精神” (二战前后的德语文坛)
德语文坛中国文化之回声(一)
1、歌德中国观的变迁
2、席勒的关注
3、塞肯多夫神交老庄
4、海泽笔下的中国情结
5、格林、凯勒与“蛇女”母题
6、冯塔纳的《艾菲·布里斯特》
7、“李白热”在德国
8、霍夫曼斯塔尔的创作灵感
9、德布林探索“无为”人生
德语文坛中国文化之回声(二)
1、“老中国人”——克拉邦德
2、埃伦施泰因采石它山
3、卡夫卡笔端的中国
4、驰骋于东方精神五国的黑塞
5、卡奈蒂寻长“世界的头脑”
6、布莱希特遇合中国哲人
7、卡萨克摇望东方
8、艾希——濡润中国精神
德语文学汉译史话
主要参考书目
跋文
《光自东方来:法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作者:钱林森 著
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ISBN:7227027031
出版时间:2004/3/1
开本:16开
页数:568
定价:46.0
目录:
借东方佳酿,浇西人块垒——关于法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关系的对话 程抱一 钱林森光自东方来:法国作家对中国文化的发现
1.有朋白远方来
基督教文化与儒家文化相遇
“如果你未曾遇到过我,那么你就不会寻找我”
“你不同于我,我不同于你”:中法文化首次相遇的失落对话
2.“我知道什么呢?”
蒙田对中国文化的陌生感与亲和力
塔楼上的沉思:蒙田对中国文化的亲和力
塔楼上的文化反馈:蒙田《随笔》与中国现代作家
3.“相逢何曾相识?”
西方“哲人”初识东方“孔圣人”
“万世师表”的“东方圣哲”:十七世纪法人眼中的孔夫子“摩西”与“中国”,“偏执”与“宽容”:帕斯卡尔、培尔初交中国政治乌托邦:启蒙作家的中国文化观
1.“欧洲的孔夫子”
伏尔泰与儒学精神的接纳与张扬
“良俗美德”的“理想国”:伏尔泰在孔夫子故乡的发现“仁政德治”的“哲学家国王”:伏尔泰与孔夫子“结缘”
《中国孤儿》:“孔子后裔”给法国人上道德课
2.“专制”、“恐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
孟德斯鸠负面看中国
专制?礼治?孟德斯鸠矛盾的中国观
“偏见”与“卓识”的混合:孟德斯坞中国文化观的产生孟德斯鸠与伏尔泰:观照中国双重价值的支柱
3.在仰慕与排斥之间
阿尔让斯与中国文化
中国人游欧洲:阿尔让斯的“欲望旅程”
中国人的“哲学课”:阿尔让斯眼里的“中国思想”
艺术乌托邦:法国作家对中国文化的构想
1.“意义世界”的乌托邦
马拉美与中国文化
接近马拉美诗学:中国作为乌托邦
纯诗与妙悟:马拉美对西语的破除与东方诗意之美
意义何求:马拉美象征主义的东方旨趣
2.借得“玉笛”轻轻吹
女诗人朱笛特谱写的中华音符
象牙塔里的“中国人”:永远的东方主义者朱笛特
“玉笛”吹奏“中国梦”:《玉书》中的唐宋诗词
浪漫乌托邦与激情世界:朱笛特作品中的文化中国
“和而不同”:20世纪法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对话
1.大清王朝废墟中的“淘金者”
徘徊于对抗和对话之间的绿蒂
从大洋那边来的“海盗”?绿蒂在北京
对古老衰亡的文化迷恋:绿蒂的中国梦
……
行行重行行:20世纪诗人在黄土地上的精神遨游
永远的他者?当代法国作家对“中国神话”的重构与解构漂泊与回归:“两栖”作家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开发路漫漫其修远:法国作家对东方精神的探求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梵典与华章:印度作家与中国文化》
作者:郁龙余
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ISBN:7227027899
出版时间:2001/12/1
开本:16开
页数:532
定价:45.0
目录:
华夏天竺,兼受尚同——关于印度作家与中国文化关系的对话
造福两国,泽及世界——中印文化关系源远流长
1. 印度则交通自古——你来我往的三千年老友
2. 虽兄弟眷属,何以加之——世界文化交流的楷模
天竺黄钟,华夏和鸣——四大《吠陀》在中国
1. 瑰丽幽*,世界大文——从佛典中的吠陀诗说起
2. 梵风悠长,绵绵不绝——吠陀思想与现代中国
大林深泉,荫泽东土——两大史诗、民间故事在中国
1. 将“支那”推向世界——《摩诃婆罗多》与中国
2. 十奢王缘,兰嘎西贺——《罗摩衍那》在中国
3. 皇家秘笈,遍传东邻——《五卷书》在中国
佛兴西方,法流东国——佛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1. 白马驮经,三藏译师——佛经与中国译经家
2. 普渡慈航,立地成佛——印度佛教的中国化
3. 禅悦朝隐,轮回业报——佛教思想在官府民间
4. 欲向文殊叩法门——中国近代思想与佛教
禅光佛影,遍照九州——佛教与中国文学
1. 孤鬼神人,梦中世界——佛典与中国小说
2. 添花锦美,切玉刀巧——佛典与中国诗歌
3. 柳毅传说,目连救母——佛典与中国戏曲
五天屈子,千古一美——迦梨陀娑在中国
1. 梵仙丽质,中土生辉——《沙恭达罗》的中译及演出
2. 离愁别绪,银汉白云——《云使》在汉藏地区的传播
舞论诗镜,神州可鉴——印度文学、诗学研究在中国
……
神像侧曲,庄严中华——印度艺术美学在中国
梵佛新声,故事拊掌——印度现代作家与中国
滔滔江汉,贤豆汲之——现代印度学者与中国文明
汉云梵月,华竺文忠——现代中国学在印度
继往开来,华梵共尊——中国现代印度学与季羡林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梅红樱粉》
作者:王晓平
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ISBN:7227023397
出版时间:2006/8/13
开本:16开
页数:437
定价:29.8
目录:
对谈:“友邻型文化关系”还有多远?
三教余露
1.幸田露伴《论仙》
2.森鸥外与《传习录》
3.夏目漱石的“白云吟”
与凤同歌
1.汉文学的换歌
2.汉唐辞同的异世传响
3.从《采菱曲》到《水墨集》
求索之魂
1.《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的冲击波
2.《阿Q正传》的振幅
3.鲁迅中国文化观解读的日本文化背景
天人经纬
1.马克思经济学家的门外诗谈
2.西胁顺三郎的《壤歌》
3.秋吉久纪夫与中国现代诗歌
逍遥幻象
1.喝破残梦的岭云子
2.青木正儿论“解衣般礴的艺术”
3.中岛敦选择的眼睛
各美其美
1.谷崎润——郎美的变奏
2.山入美矿抗道的高桥和巳
兴亡舞台
1.历史嗜好与中国“时代物”
2.煌煌敦煌梦
3.宫城谷昌光的三代小说系列
人学探幽(一)
1.五里雾里的中国风土
2.随笔北京
3.武田泰淳的中国人感觉
人学探幽(二)
……
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论文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