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策展人比利安娜·思瑞克与蔡影茜主编,艺术展览与策展系列2册:《无为而为·机制批判的生与死》重新发掘“无为”的内涵,以理解不同文化政治背景下艺术家抗争艺术系统的不同手段,丰富艺术史的案例和叙述角度;《惯例下的狂欢》试图找到一种抗衡当前艺术生产惯例的方式,提出新的个人实践和参与形式,改变以往审视艺术体系的主导方式。全彩图文,包含丰富的展览项目、艺术作品实例。定价104.8元,现团购价35元包邮!
★ 优质纸张印制,全彩图文
★ 包含丰富的展览项目、艺术作品实例,与文字相得益彰,使读者如临其境
★ 《惯例下的狂欢》撰文者多为中国当代知名策展人、评论家,如蔡影茜、申舶良、苏伟、卢静、杨北辰等
★ 《惯例下的狂欢》参展艺术家包括高铭研、胡昀、李然、宋拓、陆平原等当代知名艺术家
★ 《无为而为》的作者包含多位国际知名作家、策展人和艺术家,如丽莎·罗森达尔,潘林·谭,戴维·德等
《惯例下的狂欢》
今天,展览本身的种种惯例正从不同层面映射出社会结构,而这些问题则极少被提及,更不用说从批判性的视角加以剖析。本书邀请了多位艺术工作者撰写文章,希望通过他们的思考,能够与读者一起展开进一步的探索:展览本身还有哪些可能?在社会大环境下,策展实践究竟扮演着何种角色?
展览项目“惯例下的狂欢”及其同名出版物,试图找到一种抗衡当前艺术生产惯例的方式,提出新的个人实践和参与形式,改变以往审视艺术体系的主导方式。
“惯例下的狂欢”基于一个持续变化的展出方式,以个展和群展相结合的形式呈现。群展部分的策展理念源于第五届卡塞尔文献展“对现实的质疑一一今日图像世界’,由哈罗德·塞曼策划的当届展览是近代世界展览制作中最重要的展览之一。“惯例下的狂欢”借鉴了第五届卡塞尔文献展中的“艺术家博物馆”版块,邀请艺术家和艺术家团队为观众带来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家博物馆”。
艺术家的个人项目在歌德开放空间的主空间呈现,而“艺术家博物馆”单元则在办公空间以群展的形式同时呈现.每个月,“艺术家博物馆”中的一位参展艺术家会离开群展,在主空间内为观众带来个人作品,然后离开整个展览项目。
延长项目的展出时间为反思和探讨提供了更多空间,使得受邀参与的艺术家在创作作品、展示作品的同时,能够借此机会让自己“慢下来’,有时间去对当前我们所面对的文化环境和艺术界普遍面临的过度生产问题进行反思。
展览试图开启关于机构、机构形式、作为机构的艺术体系和展览制作过程中艺术家/策展人关系等话题的探讨。
《惯例下的狂欢》一书试图保持与展览类似的结构,以艺术家个人项目和“群展’(艺术家博物馆)相结合的结构呈现。“艺术家博物馆”版块以群展在书中的呈现,推动艺术家重访各自在“艺术家博物馆”中的作品,并进一步思考如何在这本出版物中再次呈现,突破仅仅作为空间作品的常规文献展示。
围绕展览展开的各种公共讨论、内部交流都收录在本书中。
《无为而为》
“无为”和“懒惰”深植根于东方处世哲学,远离俗世、退隐山林、静观沉思是文人所钟爱的主题。在艺术领域,脱离艺术主流、远离中心以维持自治、修身养性等等都是“无为”的表现;“无为”的实践者也可以是积极地观察者,灵活运用艺术系统的各种关系。
在西方,机制批判(Institutional Critique)及其相关实践中贯穿的冲突和批判态度为英美艺术家所广泛采纳,并逐渐固化为艺术史叙述的权威。有鉴于此,有必要重新发掘“无为”的内涵,以理解不同文化政治背景下艺术家抗争艺术系统的不同手段,丰富艺术史的案例和叙述角度。作为艺术工作者,我们究竟在何种系统里工作?我们如何避免被无所不在的艺术系统所吞噬?本书希望对这些问题作出回应。
正如蔡影茜在本书中所指出的,不考虑文化政治环境的殊异而直接借用“机制批判”的既定概念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误解,同时阻碍知识的生产和交流。为了进一步深化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我们邀请了数位作家、策展人和艺术家为本书撰文,探讨机制批判如何在今天发挥作用,实现未竟的愿望,并对西方以外的思考和实践给予特别关注。我们相信,本书将丰富机制批判的内涵,增强我们对艺术和其他领域的认知。
各地环境的变化和全球社会政治的变迁对艺术机构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机构如何定位自身工作、如何处理与其他社会元素的关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本书的作者们试图结合自身语境回应这些问题。在中国,商业化的进程使当代艺术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获得了飞速发展,但也因此形成了某种批评的真空。欧洲的艺术机构同样问题重重,越来越受到政治、经济动荡的影响,被迫采纳企业化的管理模式,不得不讨好大众的口味。长此以往,艺术实践的发展势必受到阻碍,艺术机构的前景也令人堪忧。
本文集的大部分文章针对西方以外的语境,本书没有将文章按照地域进行划分,而是希望构成一部多声部的合唱,使文本之间形成对话,体现不同问题之间的共鸣。
本书的平面设计师兔比的灵感来源于姆拉登`斯蒂林诺维奇作品的用色。根据斯蒂林诺维奇提出的“对红色的利用”这一概念,我们不能将红色视为一种普通的颜色,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前南斯拉夫,红色的内涵都太丰富了。这种共同的文化象征有利于我们理解相似的语境,但也容易变成一种累赘,阻碍我们看清不同的文化。粉色不但象征媚俗,也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品味及其与艺术、艺术消费的联系,在今天,这种联系尤为突出。
比利安娜·思瑞克(Biljana Ciric),塞尔维亚人,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硕士,如今,她已经成为一名生活、工作于上海,活跃于国际的独立策展人。
蔡影茜,广东时代美术馆策展人,2014年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艺术家奖提名人。蔡影茜也作为评论家,长期为《艺术界》、Artforum、《艺术时代》、Yishu等艺术杂志和媒体撰稿。
《惯例下的狂欢》
主编:比利安娜·思瑞克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ISBN:9787515508801
出版时间:2013/12/1
开本:16开
页数:183
定价:55.0
《无为而为-机制批评的生与死》
主编:蔡影茜 & 比利安娜·思瑞克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
ISBN:9787558107238
出版时间:2016/4/1
开本:32开
页数:289
定价: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