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读书月淘书团会场|满额送文创/限时满减
中图网>淘书团>社科>团购详情

淘书团

“中国学术名著丛书”7册,收录近现代史上著名学者的原创学术名著,包括章炳麟《国学概论 国学讲演录》、陈彬龢《中国文字与书法》、胡朴安《文字学常识》、陶孟和《社会与教育》、王国维《教育学》、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蒋维乔《宋明理学纲要》等,均为该学科的颇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在国际和国内具有很大影响,版本精良,藏读皆宜。定价280.8元,现团购价77元包邮!

×

关键字
民国
团购价¥77.0 ¥280.8 折扣2.7
已售34
缺货登记

返回淘书团>>

推荐理由

16开平装,吉林出版集团出版
作者均为近现代在国内外名声斐然的著名学者,作品均为这些大家的原创学术著作
涵盖国学、文字学、社会学、教育学、目录学、宋明理学等众多学科,均为该学科的开山之作、奠基之作、经典之作或代表之作
7册分别为:章炳麟《国学概论 国学讲演录》、陈彬龢《中国文字与书法》、胡朴安《文字学常识》、陶孟和《社会与教育》、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蒋维乔《宋明理学纲要》,以及王国维《教育学》、舒新城《教育通论》、钱亦石《现代教育原理》三种书的合订本一册

书友说
  • han*** 2019/5/23 14:01:55
    确实比较经典
  • sun*** 2019/5/3 14:15:50
    发货快,书的纸张好,2017年一版一印,可读性强。书中字的疏密度很好,看了很舒服。
查看下一条 >>

编辑推荐

《国学概论 国学讲演录》

《国学概论》是章太炎先生在1922年4-6月在上海讲授国学的记录稿,由现代著名学者曹聚仁整理成册。在《国学概论》中,章太炎先生以渊博的学问对我国传统的经学、哲学、文学作了条分缕析,追源溯流,精辟评述,又兼评了历史学、语言学、文字学、目录学、地理学。《国学概论》虽然是小册子,但语言凝练,内容充实,对各时代学术的发展情况、各学科的著名学者,都有精湛、独到的评价。
《国学讲演录》是章太炎的国学讲演录,内容包括:小学略说、经学略说、史学略说、诸子略说和文学略说。见解精辟,通俗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章炳麟(1869—1936),字枚叔,号太炎,又名章太炎,浙江余杭人。近代民主革命家,古文经学家,思想家。在经学、史学、文字音韵和文学诸方面有深湛造诣。章炳麟一生著述甚丰,被尊为经学大师。


《中国文字与书法》

中国的文字源于何时?中国书法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本书探索中国文字的源流,详细介绍各种书体及其沿革,评述各个时期的书法及理论发展,并系统讲解学书、习字的技法。
根据1931年初版的《中国文字与书法》重新配图编印,它以史为经,从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碑刻墓志、造像、题铭、砖瓦、刻帖、墨迹到篆刻,上自商周甲骨文、下迄清末民初书家的经典作品都有收录。作者从文字源流,书体沿革,细讲汉字的历史与发展,再从书法述评、书法研究两个方面。


陈彬龢(1897—1945),曾用名乐素素、昌蔚、松轩。江苏吴县人。著有国学小丛书《中国文学论略》,民国20年初版商务印书馆曾出版。


《文字学常识》

文字学家胡朴安先生历次讲授文字学知识的讲义结集,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从文字的起源讲到文字的变迁、废弃和增加,对甲骨文、古文、篆文、隶书等都有相当切实的说明。中篇说明六书的次第及功用,并分别用实例阐明各自的内容。下篇是研究文字学的书目,指出各书优缺点,以备参考。


胡朴安(1878—1947),安徽泾县人。近现代著名文字训诂学家、南社诗人。曾先后任教于上海大学、曾经出版《中国文学史》、《文字学丛论》、《中国学术史》等。

《社会与教育》

我国第壹部明确以教育与社会之关系为研究对象,并较为系统地研究教育社会学的著作,标志着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形成。本书具有浓厚的理论色彩和深厚的学术造诣。书中的许多观点和命题在今天看来,都不失为高见。同时,本书亦深切反映了陶孟和先进的教育思想。

陶孟和,原名履恭。社会学家,是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的创始人。他曾直接领导中国科学院系统的图书馆工作,提出很多重要的思想和主张。


《教育学 教育通论 现代教育原理》
王国维的《教育学》阐述了他的教育学主张,是中国较早研究教育学的专著。

舒新城的《教育通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通论类著作的代表之一,特重历史演化与中国教育实际问题。

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在“现代”思想指导下,建立了教育原理体系,介绍了教育的理论基础和三种形态,彰显了教育的长远意义。


王国维,中国近现代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代表作《人间词话》、《曲录》等。

舒新城(1893—1960)学者、出版家。

钱亦石(1889—1938),被董必武称为“红色教育家”。


《中国目录学史》
本书为姚名达代表作,他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第1个勇赴国难的教授。这是一本全面、系统研究中国目录学发展历史的学术著作,是了解、研究中国目录学史的必读参考书。本书详尽阐述了中国目录学的产生与发展,并概括叙述了20世纪30年代西方图书分类编目理论传入中国以后中国目录学发生的变化。


姚名达,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第1个勇赴国难、壮烈殉国的教授。以忠诚正直,学有创见而享誉。 


《宋明理学纲要》

为蒋维乔研究宋明理学的总结之作,分为论道体、论为学、论存养、论政治四纲,介绍了宋明理学中的重要主张,是系统阐述宋明理学的重要著作,奠定了作者在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研究领域的地位,影响了中国的数代研究者。


蒋维乔(1873—1958),字竹庄。著名教育家、哲学家、佛学家。曾先后入江阴南菁书院和常州致用精舍深造,研究西学。撰写了《中国哲学史纲要》等数部著作。

图片展示













本单详情

《章炳麟:国学讲演录·国学概论》
作者:章炳麟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
ISBN:9787558119279
出版时间:2017/2/1
开本:16开
页数:256页
定价:39.8

目录:
国学讲演录
第一章 小学略说
第二章 经学略说
第三章 史学略说
第四章 诸子略说
第五章 文学略说
国学概论
第一章 概 论
甲、国学的本体
乙、治国学的方法
第二章 国学的派别(一)
第三章 国学的派别(二)
第四章 国学的派别(三)
第五章 结 论


《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
作者:姚名达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58117787
出版时间:2017/1/1
开本:32开
页数:320
定价:42.8


目录:
自 序
叙论篇
目录学
目录学史之组织
溯源篇
刘向等典校秘书之义例
《别录》与《七略》之体制不同
分类之原理
事物之分类
图书分类之始
类书与目录学
《七志》与《七录》
正统派四部分类法之源流
《隋志》以后闯出“四部”牢笼之十几种分类法
新分类法创造之尝试
杜威“十进法”之接受与修正
体质篇
编目法之演进
检字引得之进步
校雠与目录
魏吴两晋校书六次
唐代校书四次
元明二代不校书
私家校雠
史志篇
史志之源流
《后汉艺文志》之补撰
《隋书·经籍志》
宋《国史艺文志》及《宋史·艺文志》
辽、金、元三史艺文志之补撰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三《通考》、二《通志》、《清史稿》
宗教目录之分道扬镳
佛教目录之全貌
佛录之始创者
第一部 总 录
支敏度之《经论都录》及《别录》
奠定基础之道安《综理众经目录》
僧睿之《二秦众经录目》
南北朝佛录概观
道祖之《众经录》
王俭之《佛经录》
萧齐三录
空前精善之《众经别录》
现存最古之《出三藏记集》
僧绍与宝唱
阮孝绪之《佛法录》
分类甚精之李廓与法上
南北朝之译经目录及梵经目录
南北朝不著名之佛录
隋代之佞佛与撰录
法经之《大隋众经录目》
费长房之《历代三宝纪》
彦琮之《隋仁寿年内典录》
彦琮之《昆仑经录》
释灵裕之《译经录》
智果之《众经目录》
唐代之集大成
玄琬之《众经目录》
道宣之《大唐内典录》
静泰之《大敬爱寺一切经论目》
靖迈之《古今译经图纪》
明佺之《大周刊定众经目录》
至高无上之智昇《开元释教录》
智昇别录三种
毋煚之《开元内外经录》
圆照二录
唐宋之译经录
《大藏》刊版所知表
庆吉祥之《至元法宝勘同总录》
藏文蒙文满文之大藏
解题最详之《大藏经纲目指要录》
王古之《大藏圣教法宝标目》
智旭之《阅藏知津》
日本佛藏目录
道教与《道经》
《道经》目录及分类之创始
陆修静首创《灵宝经目》
王俭与阮孝绪
《玄都观一切经目录》
唐代诸道录
宋刻《道藏》之目录
《云笈七签》
元明以后之道录
专科目录篇
专科目录之作用及其源流
经解目录
译书目录
哲理目录
宗教目录
文字目录
教育目录
社会科学目录
自然科学目录
应用技术书目
艺术目录
文学创作目录
地理目录
金石目录
历史目录
国学论文目录
特种目录篇
特种目录与专科目录之分野
丛书目录
个人著作目录
地方著作目录
禁书目录
刻书目录
阙书目录
版本目录
善本目录
敦煌写本目录
举要目录
解题目录
辨伪目录
结论篇
著者对于古代目录学之感想
著者对于现代目录学之感想
著者对于将来目录学之希望

《蒋维乔:宋明理学纲要》
作者:蒋维乔 著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
ISBN:9787558119040
出版时间:2017/2/1
开本:16开
页数:288
定价:42.8

目录:
叙文
凡例
绪论上
绪论下
第一纲论道体
第一目总论
第二目太极
第三目太和
第四目理
第五目气
第六目生
第七目阴阳
第八目心性
第九目鬼神
第十目人物
第二纲论为学
第一目总论
第二目为学大要
第三目格物穷理
第四目教学之方
宋明理学纲要
目录
第三纲论存养
第一目总论
第二目涵养
第三目改过迁善及克己复礼
第四目出处进退辞受之义
第五目改过及人心疵病
第四纲论政治
第一目总论
第二目治国平天下之道
第三目制度
第四目齐家之道
第五目处事之方
结论
研究问题
参考书
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
例言
总论
第一编复演古来学术之时期
第一章程朱学派
第一节顾炎武
第二节陆世仪
第三节陆陇其
第二章陆王学派
第一节黄宗羲
第三章朱王折衷派
第一节孙夏峰
第二节李颙
第三节曾国藩
第四章关洛闽学派
第一节王夫之
第五章考证学派
第一节考证学之渊源
第二节考证学之内容
第三节戴震
第四节洪亮吉
第五节俞樾附孙诒让
第六章实用派
第一节颜元
第二节李塨
第七章和会儒释派
第一节彭绍升附汪缙罗有高
第八章公羊学派
第一节公羊学派之渊源
第二节公羊学派之内容
第三节康有为
第四节谭嗣同
第五节梁启超
第二编吸收外来思想之时期
第一章严复
第一节略传及著书
第二节介绍之学说
第三节结论
第二章王国维
第一节略传及著书
第二节性说
第三节理说
第四节介绍之学说
第五节结论


《中国学术名著丛书:中国文字与书法》
作者:陈彬龢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558118951
出版时间:2017/2/1
开本:16开
页数:184
定价:29.8

目录:
第一编 文字源流
第一章 绪言
第二章 文字之渊源及其发达
第一节 字之特征
第二节 字之构造——六书
第三节 字之整理
第三章 古代文字研究之程序
第二编 书体沿革
第一章 书体总说
第一节 古文
第二节 大篆
第三节 小篆
第四节 隶书
第五节 八分
第六节 章草
第七节 楷书
第八节 行书
第九节 草书
第三编 书法述评
第一章 书法总评
第一节 三代人书法
第二节 秦人书法
第三节 两汉人书法
第四节 三国人书法
第五节 六朝人书法
第六节 王羲之
第七节 唐人书法
第八节 宋元明人书法
第九节 清人书法
第二章 南北书派论
第四编 书法研究
第一章 学书概说
第二章 执笔
第一节 执笔法
第二节 把笔无定法
第三节 执笔之高下
第四节 拨镫法
第五节 腕法
第六节 悬腕
第七节 提腕
第八节 枕腕
第九节 平覆法
第三章 用笔
第一节 起笔与终笔
第二节 藏锋与露锋
第三节 正锋与偏锋
第四节 直笔与侧笔
第五节 圆笔与方笔
第六节 三折法
第七节 欧阳询八法
第八节 张怀瓘论用笔十法
第九节 智永“永”字八法
第十节 笔法名称二种
第四章 结构
欧阳询三十六条结构法
第五章 习字
第一节 选纸
第二节 选毫
第三节 选墨
第四节 安砚
第五节 正姿势
第六节 临、摹
第七节 少数字之熟习
第八节 博览
附录一历代名家小传
导言
附录二重要碑目


《胡朴安:文字学常识》
作者:胡朴安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
ISBN:9787558119019
出版时间:2017/2/1
开本:16开
页数:192
定价:29.8

目录:
文字学常识

上编 文字源流
第一章 文字通论
一 文字原始
二 文字称谓
三 文字功用
四 形音义的变迁
第二章 字音的原起
一 自然的音
二 效物的音
第三章 字义的原起
一 义起于音
二 义起于形
第四章 字形的原起
一 画卦的形
二 结绳的形
第五章 甲文
一 甲文的发见和名称
二 研究甲文的人
三 甲文的真伪和价值
第六章 古文
一 金文中古文和《说文》中古文的异同
二 古文的形义是最初的形义
三 古文和籀文
第七章 篆文
一 篆文和古文
二 或体和俗体
第八章 隶书
一 隶变之通
二 隶变之俗
第九章 文字废弃
一 应当废弃的
二 不应当废弃的
三 因假借而废弃的
四 虽废弃了,因偏旁所用,而不能废弃的
第十章 文字增加
一 自然的增加
二 偏旁的增加
中编 六书条例
第一章 六书通论
一 六书的次第
二 六书是造字的基本,用字的方法
三 六书为识字的简易方法
四 组织的原素同,而组织的条例不同,音义不同
第二章 象形释例
一 象形概说
二 象形分类
三 象形正例
四 象形变例
第三章 指事释例
一 指事概说
二 指事分类
三 指事正例
四 指事变例
第四章 会意释例
一 会意概说
二 会意分类
三 会意正例
四 会意变例
第五章 形声释例
一 形声概说
二 形声分类
三 形声正例
四 形声变例
第六章 转注释例
一 转注概说
二 诸家的见解
三 转注举例
四 转注的功用
第七章 假借释例
一 假借概说
二 假借分类
三 假借正例
四 假借变例
下编 研究书目
第一章 《说文》
第二章 形体辨正
第三章 古籀与小篆
第四章 金文
第五章 《说文》中古籀
第六章 甲骨文字
第七章 隶书
校雠学

上卷 校雠学叙论
校雠学之定义
校雠学之类别
中卷 校雠学史
周代之校雠学
两汉之校雠学
魏晋南北朝之校雠学
隋唐五代之校雠学
两宋之校雠学
元明之校雠学
清代之校雠学
下卷 校雠方法
逸书搜辑
真伪辨别
底本互勘
群籍钩稽
篇第审定
目录论次


《陶孟和:社会与教育》
作者:陶孟和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
ISBN:9787558119132
出版时间:2017/2/1
开本:16开
页数:392
定价:56.0

目录:
社会与教育
序言一
序言二
第一章 何为社会学
第二章 社会与教育的关系
第三章 社会调查
第四章 个人与社会
第五章 社会成立的要素
第六章 人的心灵的要素
第七章 人的交通方法
第八章 社会成训
第九章 家庭与教育
第十章 职业与教育
第十一章 游戏与教育
第十二章 邻里与教育
第十三章 国家与教育
第十四章 民治与教育
第十五章 社会的演化
第十六章 社会演化与社会进步
附录 孟和文存
自 序
社 会
中国的人民的分析
士的阶级的厄运
新贫民
怎样解决中国的问题
改革的牺牲
新青年之新道德
论自杀
贫穷与人口问题
社会调查
政 府
我们政治的生命
军国主义
为什么我们需要万国联盟
欧战以后的政治
战后之欧洲
欧美之劳动问题
六时间之劳动
北京人力车夫之生活情形
新历史
教育的效力
评学生运动
论平民教育运动
留学问题
论大学教育
大学课程问题
公民科之内容
论世界语
学校财政
美国格利学校之活教育
德意志战时之教育改革
美国的高等教育

《王国维:教育学·舒新城:教育通论·钱亦石:现代教育原理》
作者:王国维, 舒新城, 钱亦石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
ISBN:9787558119156
出版时间:2017/2/1
开本:16开
页数:176
定价:39.8

目录:
王国维 教育学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教育之意义
第二章 教育之目的
第三章 反对之教育主义
一、理想主义与实利主义
二、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
三、自然主义与人为主义
第四章 教育者
第五章 被教育者
第六章 教育之始终
第七章 教育学所当究之事项
第二篇 教育人类学
第一章 何谓教育人类学
第二章 人之所以与动物异之理由
第三章 教育人体学
第一节 此学之区分
第二节 运动装置
第三节 营养装置
第四节 神经装置
第四章 教育心理学
第一节 幼儿之心
第二节 感觉及知觉
第三节 表象之再现
第四节 类 化
第五节 思 考
第六节 感 情
第七节 欲望及意志
第五章 教育期之区分
第三篇 教育方法学
第一章 教育方便之种类
第二章 卫 生
第一节 营养装置之卫生
第二节 运动装置之卫生
第三节 神经装置之卫生
第三章 训 练
第一节 训练之意义
第二节 训练之种类
第三节 示 例
第四节 言 语
第五节 习 惯
第六节 作 业
第七节 看 护
第八节 赏 与
第九节 课 罚
第四章 教 授
第一节 教授之目的
第二节 教材之选择
第三节 教材之统一
第四节 教 案
第五节 教 段
第六节 教 式
第七节 发问之方法
第八节 发问时必要之条件
第九节 答辩之处置法
舒新城 教育通论

第一章 何谓教育
Ⅰ.教育底意义
Ⅱ.教育底起源
Ⅲ.教育底需要
Ⅳ.撮 要
Ⅴ.名词释义
Ⅵ.问 题
Ⅶ.参考书
第二章 教育与学校
Ⅰ.学校底起源
Ⅱ.学校底职能
Ⅲ.学校底组织
Ⅳ.学校与教育
Ⅴ.撮 要
Ⅵ.名词释义
Ⅶ.问 题
Ⅶ.参考书
第三章 教育与学制
Ⅰ.学制底起源
Ⅱ.学制底要素
Ⅱ.中国底学制
Ⅳ.撮 要
Ⅴ.名词释义
Ⅵ.问 题
Ⅵ.参考书
第四章 教育与学生
Ⅰ.何谓学生
Ⅱ.儿童与学生
Ⅲ.青年与学生
Ⅳ.成人与学生
Ⅴ.撮要
Ⅵ.名词释义
Ⅶ.问 题
Ⅷ.参考书
第五章 教育与教师
Ⅰ.教师底专业
Ⅱ.教师底资格
Ⅲ.教师底职责
Ⅳ.撮 要
Ⅴ.名词释义
Ⅵ.问 题
Ⅶ.参考书
第六章 教育与课程
Ⅰ.课程底起源
Ⅱ.课程底功用
Ⅲ.课程底组织
Ⅳ.课程与教育
Ⅴ.撮 要
Ⅵ.名词释义
Ⅶ.问 题
Ⅷ.参考书
第七章 教育与教学
Ⅰ.教学底意义
Ⅱ.教学底原则
Ⅲ.教学方式
Ⅳ.中国现行教学法
Ⅴ.撮 要
Ⅵ.名词释义
Ⅶ.问 题
Ⅶ.参考书
第八章 教育与训育
Ⅰ.训育底意义
Ⅱ.教育原则
Ⅲ.训育方法
Ⅳ.训育现况
Ⅴ.撮 要
Ⅵ.名词释义
Ⅶ.问 题
Ⅷ.参考书
第九章 教育通论
Ⅰ.教育底范围
Ⅱ.理论的教育
Ⅲ.实际的教育
Ⅳ.撮 要
Ⅴ.名词释义
Ⅵ.问 题
Ⅶ.参考书
第十章 研究教育的途径
Ⅰ.研究方法底分类
Ⅱ.理论的研究
Ⅲ.实际的研究
Ⅳ.撮 要
Ⅴ.名词释义
Ⅵ.问 题
Ⅶ.参考书
附 录
甲 中文分类参考书要目
乙 英文分类参考书要目
名词表
钱亦石 现代教育原理
总 序
例 言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教育原理的变动性
第二节 教育原理与社会背景
第三节 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原理
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与目的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第二节 教育的目的
第三章 教育原理的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 儿童的本性
第二节 环境的势力
第三节 教育与发展
第四章 教育原理的社会学基础
第一节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二节 教育与劳动结合
第三节 社会分化与教育
第五章 教育原理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辩证的宇宙观
第二节 认识的过程
第三节 实践的作用
第六章 政治教育
第一节 政治与教育的关系
第二节 中国现时需要的政治教育
第七章 生产教育
第一节 生产教育的论据
第二节 中国现时需要的生产教育
第八章 文化教育
第一节 文化教育的意义
第二节 中国现时需要的文化教育
第九章 教育与人类前途
第一节 人类前途的预测
第二节 教育在人类发展中的效能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