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中图网>淘书团>社科>团购详情

淘书团

中国近代历史2部:《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1854-1911)》上下,郑曦原大使编撰,选编对华报道133篇,配以100幅图片和照片,从内政、外交、国防、文化、社会、革命及华侨等角度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状况,既是一份十分翔实珍贵的史料,又构成了一部具有独特视角的中国近代史;长篇历史纪实《帝制的终结(1894-1912)》上下,历史学者胡为雄撰写,全方位展示了清王朝割地赔款、公车上书、六君喋血、八国联军破北京、武昌举义等这些曲折而悲壮的历史,配有插图67幅,描写众多人物的活动细节,还原历史场景。定价141元,现团购价39元包邮!

×

关键字
历史
团购价¥39.0 ¥141.0 折扣2.8
已售69
缺货登记

返回淘书团>>

推荐理由

16开平装,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郑曦原,曾任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副领事、驻希腊大使馆首席馆员兼政务参赞、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参赞,现任中国驻孟买总领事

《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1854-1911)》上下,繁体字版由台湾远流出版社在台北出版,此版为简体修订版,选编原始文电133篇

《帝制的终结》上下,胡为雄为您讲述甲午战争后大清帝国走向衰败与没落的根由,辛亥革命如何终结中国帝制

书友说
  • lin*** 2020/5/22 16:04:08
    两套书,都挺好的
  • 403*** 2018/10/25 14:03:50
    大清帝国其实在封建社会算是比较先进的,但是闭关锁国的思想让它落后而不自知,这段历史值得好好思考!
  • 我叫饭*** 2018/9/25 17:01:47
    买了一系列符合我要求的书!是正版的,纸质和印刷都不错,而且比书店的价格便宜,性价比好高!感谢中国图书网这个平台,以后买书就你家了,哈哈~
  • lvc*** 2018/9/21 22:05:51
    淘书团永远有物美价廉的惊喜。
查看下一条 >>

编辑推荐

《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1854-1911)》(上下)

系《纽约时报》对华报道选编,起讫年代为1854年1月至1911年10月。这一时代的中国,正经历着“千年未有之变局”,从独立自主的东方老大帝国沦为“东亚病夫”,传统的帝制和士大夫政治走向终结,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了蜕变,人民承受着无与伦比的巨痛。《纽约时报》以当时中国人还未具备的近代眼光和技术。即时、全面、连续地观察和记录了这段历史,内容涉及内政、外交、国防、文化、社会、革命及华侨等方面,既是一份十分翔实珍贵的史料,又构成了一部具有独特视角的中国近代史。

书中所配的百余幅图片和照片。主要选自与文章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报刊。这些出自西方国家记者之手的景像和现场实录,更增加了本书的历史感和收藏价值。

《帝制的终结<甲午之殇><辛亥天变>》上下

西方列强凭借船坚炮利使清王朝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泱泱中华身罹奇祸,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甲午战争是大清帝国走向衰败与没落的重要转折,辛亥革命则宣告了中国帝制的终结。本书以《史记》笔法全方位展示了这段曲折而悲壮的历史,刻画了参与历史活动和创造过程的各种人物的面貌。

作者简介

胡为雄,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哲学。著有哲学、史学、文学著作多部,代表作有《毛泽东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兴盛》、《如何建设我们的文化》、《毛泽东法制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  《英雄观的变迁》、《马克思的上层建筑概念:一种文本分析》、《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现状与前景》、《新中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编写及其经验》、《马克思上层建筑概念的三种喻义》、《毛泽东诗赋人生》等,译著《毛泽东传》(美国作家特里尔)。曾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的上层建筑理论和当代社会上层建筑》,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国传播与发展的百年历史》等。

郑曦原,1963年5月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先后就学于兰州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美国杜克大学公共政策管理学院。为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1984届选调生,曾志愿到地处秦岭深处的陇南乡村工作3年。热心社会公益和环境保护事业,是中国天然彩色棉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92年底,进入外交部,曾在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工作3年,后供职于外交部政策研究司,现在中国驻希腊大使馆工作。曾为新华社《经济世界》杂志特约撰稿入,参与策划CCTV多期电视节目,著有《中国远古文化》、《通向未来之路:与吉登斯对话》(与李方惠合薯),编译有《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曾被评为“《南方周末》2001年10种年度好书”之一)、《共和十年——(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

图片展示













本单详情

《帝国的回忆(上下)》
作者:郑曦原
出版社:当代中国
ISBN:9787515400396
出版时间:2011/8/1
开本:16开
页数:453
定价:64.0

目录:

上册

前言他山之石,可以攻错

引子晚清史是我心中尘封的痛

第一篇 夕照的社会

1854年的上海:自由港

新闻专稿:清国东段长城观察记

新闻专稿:清国名城广州游历记

述评:英国鸦片贩子力阻清国禁烟

铁路和电报有望在清国出现

清国社会新闻几则(一)

清国社会新闻几则(二)

四川巴塘发生强烈地震,3000人丧生

新闻专稿:广州的一天

1877年的上海:火轮信使——个美国人的游记

特写:在大清国的心脏旅行——扬子江游记

述评:罪恶的鸦片贸易

清国人口数字引起争论

首家机器棉纺织厂在上海建立

述评:清国苦力价几何?

1886年的上海:租界见闻

特稿:大清国邮政专述

述评:清国的丝绸工业

述评:清国的财税稽征制度

亡命天涯的传教士

述评:一位美国工程师在粤汉铁路沿线的观察笔记

电灯将照亮北京

1906年的上海:会审公廨——一个美国律师的观察

清廷颁诏禁止妇女缠足

述评:沉重负荷下的帝国财政

1908年的上海:对美贸易出口1055万美元


第二篇 蜕变的文化

新闻专稿:清国的官式学堂

大清国将向英美派遣留学生

清国留学生抵达旧金山

一份清国讣告

令人恐怖的考试制度

清国人将一天时间划分为12个单位

清国人发明的“洋泾浜英语”

述评:“四书五经”维系着清国灵魂

中文报纸在上海的发行量稳步上升

5020卷《古今图书集成》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述评:汉语奇异的表达形式

述评:清国官场腐败危及人类道德

清帝颁诏建立京师大学堂

新闻专稿:清国报业见闻

慈禧皇太后以孔子伦理观反击西方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复制碑私运纽约记

清国特使向美国赠送5000册中华图书


第三篇 诡异的内政

述评:同治皇帝暴卒,北京政局扑朔迷离

新闻特写:清国皇亲国戚多达四万

特稿:清国皇室生活记趣

述评:光绪皇帝学英语

李鸿章会见国际禁烟联盟执行秘书

慈禧召张之洞进京议政

新闻专稿:清国铁腕袁世凯采访录

新闻专稿:光绪皇帝驾崩,曾推动改革功不可没

附:光绪皇帝生平

新闻专稿:清国独裁者慈禧逝世,北京政局令人关注

附:慈禧皇太后生平

新闻专稿:三岁幼童登上清国皇位,改元宣统

新闻专稿:留美学子归国受重用


第四篇 艰难的国防

英国海军进攻广州,攻陷两广总督府

太平军挥师北伐,大清朝摇摇欲坠

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圆明园惨遭洗劫

英国领事巴夏礼被囚记

清军投降,北京城楼升起英法旗

清国接受和议,英法战俘曾受虐

香港卖奇珍,北京战利品令人炫目

太平天国首都“天京”沦陷

清军攻破天王府,忠王李秀成束手就擒

捻军突破清军合围,威胁华北贸易安全

大清帝国军事资源透析

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清关系微妙

清军主力进朝鲜,日军进入临战状态

日军击沉“高升”号,1700名清军英勇殉国

丰岛海战震惊世界

李鸿章黄马褂被清廷褫夺,戴罪领军

清帝下达宣战诏,日清海陆大会战

美海军专家评丰岛海战

黄海大战,“定远”“镇远”姊妹两舰合力御群寇

日军攻入清国本土,威海卫军港危在旦夕

节日盛装的东京欢庆战争胜利

日军前锋直指山海关,威逼北京城

日军准备攻占威海卫,清国首都震动

三名清国海军将领自杀殉国

清国总理大臣恭亲王谈清日战争

德国海军借口教案占领胶东

法国占领海南岛

清帝下诏接受八国联军谈判条件

日本强制奴化台湾,再损兵250人

西藏叛乱平定,清廷诏示十三达赖罪恶


第五篇 酸涩的外交

沙俄外交使团进入大清国境

美使华若翰北京换约记

清英联合舰队计划破产

特写:驻清国的美国领事们

蒲安臣出使美国

拿破仑三世接见清国外交使团

安南国王仍然进贡大清国

清国政府首次要求外国旅行者出示护照

缅甸国王遣使向大清国进贡

格兰特将军访问广州、上海记

美国驻清公使易人

两江总督设官式晚宴招待美国公使

新闻特稿:李鸿章访问纽约记

李鸿章拜谒格兰特将军陵

李鸿章接受美国记者采访录

山东教案了结,德国外交成果丰厚

大清国驻美公使伍廷芳在美亚商会新年宴会上发表演讲

醇亲王将启程赴欧谢罪

英国承认大清对西藏拥有主权

清国欲收回澳门,葡国派军舰遏阻

清国外交使团访问美国

附:范巴澜的中国游记重现费城


第六篇 革命的抉择

孙逸仙博士被清国驻英使馆绑架

述评:为新中国而呐喊的孙逸仙博士

清国流亡政治家康有为宣示报国理念

述评:缺乏民意支持导致维新运动失败

1500名革命义士惨遭屠杀

革命党在北京车站引爆自杀炸弹

安徽巡抚遭革命党刺杀身亡

社论:觉醒的中国

述评:后慈禧时代的清国政局

清国制宪机关要求组建现代内阁

日本外务省称在武昌的日本人受到优待

武昌爆发反清革命,共和国体有望建立

大清政府紧急调兵支援汉口前线

清国驻美使馆称国内形势非常严峻

述评:清国革命旨在推翻满清三百年统治

孙中山贷款闹革命,秘密计划大曝光

武昌革命发展迅猛,满清统治恐将结束

革命军在武昌宣布成立共和制政府


第七篇 绝境的奋争

述评:契约华工的悲惨境遇

新闻专稿:华人的生活习俗

哈佛大学聘清国教授讲习汉语

特写:唐人街随记

哈佛大学清国教授客死波士顿

快讯:怀俄明石泉城发生排华血案

新闻追踪:驱除华工的一场恶战

清美联合调查石泉城血案

新闻特写:唐人街上的华人孩子

附录:《纽约时报》晚清报道选辑总目录

再版后记



下册

前言 他山之石,可以攻错

引子 晚清史是我心中尘封的痛

第一篇 夕照的社会

1854年的上海:自由港

新闻专稿:清国东段长城观察记

新闻专稿:清国名城广州游历记

述评:英国鸦片贩子力阻清国禁烟

铁路和电报有望在清国出现

清国社会新闻几则(一)

清国社会新闻几则(二)

四川巴塘发生强烈地震,3000人丧生

新闻专稿:广州的一天

1877年的上海:火轮信使——个美国人的游记

特写:在大清国的心脏旅行——扬子江游记

述评:罪恶的鸦片贸易

清国人口数字引起争论

首家机器棉纺织厂在上海建立

述评:清国苦力价几何?

1886年的上海:租界见闻

特稿:大清国邮政专述

述评:清国的丝绸工业

述评:清国的财税稽征制度

亡命天涯的传教士

述评:一位美国工程师在粤汉铁路沿线的观察笔记

电灯将照亮北京

1906年的上海:会审公廨——一个美国律师的观察

清廷颁诏禁止妇女缠足

述评:沉重负荷下的帝国财政

1908年的上海:对美贸易出口1055万美元

第二篇 蜕变的文化

新闻专稿:清国的官式学堂

大清国将向英美派遣留学生

清国留学生抵达旧金山

一份清国讣告

令人恐怖的考试制度

清国人将一天时间划分为12个单位

清国人发明的“洋泾浜英语”

述评:“四书五经”维系着清国灵魂

中文报纸在上海的发行量稳步上升

5020卷《古今图书集成》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述评:汉语奇异的表达形式

述评:清国官场腐败危及人类道德

清帝颁诏建立京师大学堂

新闻专稿:清国报业见闻

慈禧皇太后以孔子伦理观反击西方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复制碑私运纽约记

清国特使向美国赠送5000册中华图书

第三篇 诡异的内政

述评:同治皇帝暴卒,北京政局扑朔迷离

新闻特写:清国皇亲国戚多达四万

特稿:清国皇室生活记趣

述评:光绪皇帝学英语

李鸿章会见国际禁烟联盟执行秘书

慈禧召张之洞进京议政

新闻专稿:清国铁腕袁世凯采访录

新闻专稿:光绪皇帝驾崩,曾推动改革功不可没

附:光绪皇帝生平

新闻专稿:清国独裁者慈禧逝世,北京政局令人关注

附:慈禧皇太后生平

新闻专稿:三岁幼童登上清国皇位,改元宣统

新闻专稿:留美学子归国受重用

第四篇 艰难的国防

英国海军进攻广州,攻陷两广总督府

太平军挥师北伐,大清朝摇摇欲坠

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圆明园惨遭洗劫

英国领事巴夏礼被囚记

清军投降,北京城楼升起英法旗

清国接受和议,英法战俘曾受虐

香港卖奇珍,北京战利品令人炫目

太平天国首都“天京”沦陷

清军攻破天王府,忠王李秀成束手就擒

捻军突破清军合围,威胁华北贸易安全

大清帝国军事资源透析

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清关系微妙

清军主力进朝鲜,日军进入临战状态

日军击沉“高升”号,1700名清军英勇殉国

丰岛海战震惊世界

李鸿章黄马褂被清廷褫夺,戴罪领军

清帝下达宣战诏,日清海陆大会战

美海军专家评丰岛海战

黄海大战,“定远”“镇远”姊妹两舰合力御群寇

日军攻入清国本土,威海卫军港危在旦夕

节日盛装的东京欢庆战争胜利

日军前锋直指山海关,威逼北京城

日军准备攻占威海卫,清国首都震动

三名清国海军将领自杀殉国

清国总理大臣恭亲王谈清日战争

德国海军借口教案占领胶东

法国占领海南岛

清帝下诏接受八国联军谈判条件

日本强制奴化台湾,再损兵250人

西藏叛乱平定,清廷诏示十三达赖罪恶

第五篇 酸涩的外交

沙俄外交使团进入大清国境

美使华若翰北京换约记

清英联合舰队计划破产

特写:驻清国的美国领事们

蒲安臣出使美国

拿破仑三世接见清国外交使团

安南国王仍然进贡大清国

清国政府首次要求外国旅行者出示护照

缅甸国王遣使向大清国进贡

格兰特将军访问广州、上海记

美国驻清公使易人

两江总督设官式晚宴招待美国公使

新闻特稿:李鸿章访问纽约记

李鸿章拜谒格兰特将军陵

李鸿章接受美国记者采访录

山东教案了结,德国外交成果丰厚

大清国驻美公使伍廷芳在美亚商会新年宴会上发表演讲

醇亲王将启程赴欧谢罪

英国承认大清对西藏拥有主权

清国欲收回澳门,葡国派军舰遏阻

清国外交使团访问美国

附:范巴澜的中国游记重现费城

第六篇 革命的抉择

孙逸仙博士被清国驻英使馆绑架

述评:为新中国而呐喊的孙逸仙博士

清国流亡政治家康有为宣示报国理念

述评:缺乏民意支持导致维新运动失败

1500名革命义士惨遭屠杀

革命党在北京车站引爆自杀炸弹

安徽巡抚遭革命党刺杀身亡

社论:觉醒的中国

述评:后慈禧时代的清国政局

清国制宪机关要求组建现代内阁

日本外务省称在武昌的日本人受到优待

武昌爆发反清革命,共和国体有望建立

大清政府紧急调兵支援汉口前线

清国驻美使馆称国内形势非常严峻

述评:清国革命旨在推翻满清三百年统治

孙中山贷款闹革命,秘密计划大曝光

武昌革命发展迅猛,满清统治恐将结束

革命军在武昌宣布成立共和制政府

第七篇 绝境的奋争

述评:契约华工的悲惨境遇

新闻专稿:华人的生活习俗

哈佛大学聘清国教授讲习汉语

特写:唐人街随记

哈佛大学清国教授客死波士顿

快讯:怀俄明石泉城发生排华血案

新闻追踪:驱除华工的一场恶战

清美联合调查石泉城血案

新闻特写:唐人街上的华人孩子

附录:《纽约时报》晚清报道选辑总目录

再版后记 



《帝制的终结(上下)》
作者:胡为雄 著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ISBN:9787801709967
出版时间:2011/8/1
开本:16开
页数:588
定价:77.0

目录:
帝制的终结(上)

一   甲午败战
 ○ 大清举国祝寿,日本兵犯朝鲜
 ○ 日军重创北洋舰队、直取平壤,又攻占大连、旅顺,北京城仍鼓乐连天,弦歌悠扬
 ○ 伊藤意欲进占山东和台湾,容闳献计雇外兵由太平洋抄袭日本,慈禧太后却慌忙中想休战
 ○ 日海军下威海卫,北洋水师尽为所掳
 ○ 李鸿章赴日乞和。日本索要赔款三万万,还要割占辽东、台湾。李鸿章据理力争,日本则气焰嚣张,只是在李鸿章遇刺后才略作让步
 ○ 清国密电码早已为日本破译,李鸿章力竭计穷,屈辱地在和约上签字

二   公车上书
 ○ 马关签约,光绪帝与翁同龢相顾挥涕,李鸿章在举国唾骂中革职
 ○ 众公车相约上书,奏请拒准对日和约;都察院门前车马阗溢,衣冠塞途
 ○ 慈禧太后不允迁都再战,光绪帝忍痛在和约上用宝
 ○ 台湾巡抚唐景崧拟自立民主保台不成,乘商船逃至厦门。名将刘永福毙敌数千后也内渡离台
 ○ 梁启超的出色试卷被压下;康有为中举后即上折言变法
 ○ 被钦点工部主事后康有为并不到任,而在南海会馆拟折、读《天演论》,又与友人创强学会,办《万国公报》

 三   广州举事
 ○ 粤港名医孙逸仙执意革命排满,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他学贯中西,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是其志所在
 ○ 广州举事泄密,陆皓东等被捕壮死。满城惶乱,孙逸仙从容离去

四   李鸿章出访
 ○ 李鸿章不想告老还乡,僦居贤良寺
 ○ 奉命出任俄皇加冕礼的庆贺特使
 ○ 莫斯科签密约
 ○ 李鸿章的照片与俾斯麦的照片挂在一起
 ○ 夜游塞纳河后允诺法员襄助福州船政局;待见英军舰队,自叹北洋舰队与此是小巫与大巫之比;访美时言孔子之道与耶稣之道相近
 ○ 误入禁地圆明园,被罚俸一年

五   伦敦蒙难
 ○ 在横滨成立兴中会分会后,孙逸仙经檀香山去了英国,不意遭清驻英使馆人员诱捕
 ○ 柯尔、康德黎仗义救助,警方紧急行动,新闻界跟踪采访,英外交部干涉抗议,市民们聚集示威反对
 ○《伦敦被难记》流传世界。同南方交朋友。“再造中华,立三代之规,步泰西之法”

六   横滨结友
 ○ 浓眉美髯的宫崎寅藏初见孙逸仙,便闻出深山虎啸之气
 ○ 平山周陪孙逸仙投宿,簿上留名中山樵。自此,孙中山大名行之于世
 ○ 犬养毅问孙中山所最爱,答曰:女人和书

七   百日维新
 ○ 翁同龢风雪夜访南海会馆。容闳慨谈政府改制。学会遍布京城
 ○ 五大臣西花厅问话,康有为讲变法条条是道。李莲英挨光绪帝嘴巴,慈禧太后罚光绪帝下跪
 ○ 保国会遭参劾
 ○ 光绪帝诏定国是。帝师翁同龢被开缺回籍
 ○ 仁寿殿君臣密对。发谕废八股取士
 ○ 光绪帝一怒开缺礼部六堂官。裁汰各衙门冗员圣旨颁后,顿时人心惶惶
 ○ 以黄匣缄朱谕授权起用四军机襄赞新政

 八   六君喋血
 ○ 光绪帝命袁世凯进京保驾,慈禧太后与直隶总督荣禄密谋废立
 ○ 光绪帝请懿旨时被留在颐和园中,他在玉澜堂面命袁世凯以侍郎候补,袁世凯顿时怦怦心跳,汗流浃背
 ○ 慈禧太后得奏知城内外军队已调配完毕、一切布置妥当,便降旨令光绪帝回宫
 ○ 谭嗣同冒昧夜访袁世凯,康有为乘火车离京
 ○ 光绪帝被囚涵元殿,皇宫太监全遭惨死
 ○ 不愿同梁启超去日本使馆,谭嗣同决意伴孤君,以为救国流血

九   康梁东遁
 ○ 孙中山闻讯援救康梁
 ○ 康有为数次脱险境,在濮兰德救助下改乘英舰到香港
 ○ 梁启超逃至东京,旬日间能读日文
 ○ 粤督谭钟麟饬地方官查抄康梁财产,严拿其家属,根究康梁下落。康有为向英督哭求发兵救皇上
 ○ 梁启超创办《清议报》
 ○ 孙中山意欲与康梁合作排满,康有为故意托辞不见。王照说破衣带诏真相
 ○ 保救大清皇帝公司

 十   孙梁订交
 ○ 孙中山仗义为彭西买枪械,中村乘机侵吞菲律宾党人巨款
 ○ 孙梁订交合作,唐才常欲起军勤王
 ○ 梁启超上书康有为,劝其息影林泉。到檀香山后,梁启超却借革命之名兴保皇会
 ○ 孙中山重组兴汉会

十一  勤王自立军
 ○ 光绪帝在瀛台孤苦伶仃,自叹不如汉献帝,其爱妃珍妃亦在钟粹宫受苦刑
 ○ 朝臣疆吏反对废立,洋医生要进宫为光绪帝诊脉
 ○ 坤宁宫里祭萨满
 ○ 唐才常上海开自立国会。梁启超劝请康有为速图广东
 ○ 林圭、吴禄贞经营汉口

十二  扶清灭洋义和团
 ○ 载漪想借拳民灭洋人,刚毅赞许义和团忠义爱国
 ○ 义和团要扶清灭洋,大学士徐桐惊喜不已
 ○ 天津有坛口三百余,红灯照更是法力无边
 ○ 京城洋人惊恐,急调洋兵护使馆
 ○ 西摩联军败回天津。京城义和团围攻教堂
 ○ 载漪想做太上皇,伪造归政照会;慈禧太后颁旨宣战,光绪帝主和而不能,急得两眼发直
 ○ 奉旨义和团协攻使馆,荣禄却令武卫军将炮口对准他们

十三  五大臣谏死
 ○ 盛宣怀抗朝命,发动刘、张二督与列强“东南互保”
 ○ 载漪兄弟闯宫,指斥光绪帝是二毛子的头子。慈禧太后见势不妙,又向各国献好
 ○ 清军提督聂士成与洋兵拼战,团民却掳杀他的家人
 ○ 英军使用毒气炮,天津陷落
 ○ 五大臣上疏请和,反遭杀身之祸

十四  谋两广
 ○ 陈少白想说两广总督李鸿章独立;兴汉会得赠纹银五万两
 ○ 宫崎在新加坡被捕,孙中山到警察局说明真相
 ○ 李鸿章老涕横流谈朝局。李提摩太建议由一半外国人组成中国新政府
 ○ 孙中山无奈去日本。大仓、中村不得已返还军械款
 ○ 郑士良起兵惠州,孙中山再借军械
 ○ 史坚如挖地道炸督府,总督德寿被震落床下。兴中会长杨衢云香港遇刺

十五  八国联军破北京
 ○ 八国联军如入无人之境,朝京城一路杀来,清军闻风而逃。李秉衡在通州仰药自尽
 ○ 俄军抢先攻破建国门,日军突破朝阳门,英军首入内城。慈禧太后逼珍妃跳井
 ○ 慈禧太后装成村妇,挟帝、后出神武门西逃而去
 ○ 联军屠城,京城百姓官绅同入苦海,繁华街市付劫灰

十六  慈禧西狩
 ○ 慈禧太后叫速进小米粥
 ○ 县令吴永受命办理前路粮台。慈禧太后与吴永谈拳乱起因。吴永条陈十事,光绪帝代下罪己诏
 ○ 慈禧太后打算巡幸西安,再次传令奕劻到京后赶紧与各国议和。太原府慈禧太 后怪罪毓贤

十七  唐才常殉难
 ○ 张园再次开国会
 ○ 大通自立军先起发难
 ○ 唐才常风风火火来汉口。张之洞想将自立会党一网打尽,以绝后根
 ○ 唐才常宁死而不苟脱。十二名蒙难党人中,只有黎科得免一死

十八  瓦德西扎营仪鸾殿
 ○ 德军元帅瓦德西出任联军总司令时,德皇嘱他不要赦免敌人
 ○ 沙俄大军攻东北,署黑龙江将军寿山不能战,不能守,只好躺在棺材中叫儿子向自己开枪
 ○ 议和大臣李鸿章迟迟不敢北上,9月中旬才到天津
 ○ 北京被洋人分治,只有议和大臣住地才是中国的地方。各国公使对李鸿章和奕劻的回答是:先惩办祸首,再接两宫回銮
 ○ 瓦德西到京,即令联军四出攻掠
 ○ 仪鸾殿失火,京中名妓赛金花与德国元帅光着身子跑出来

十九  惩祸议和
 ○ 慈禧太后避难西安
 ○ 仪鸾殿瓦德西与李鸿章约谈。法国政府提出议和备忘录。瓦德西回访贤良寺时交给李鸿章一份联军占领图
 ○ 十一国公使终就议和大纲达成协议。慈禧太后见自己未被列为祸首,大喜过望
 ○ 列强的兴趣不在办新政,而在惩祸首
 ○ 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发谕重惩祸首后,众祸首或就刑,或服毒,或充军,或自绝气亡,或被开棺戮尸

二十  奉天交地
 ○ 十路俄军下东北
 ○ 阿列克谢耶夫将军逼迫盛京都统增祺密订《奉天交地暂且章程》
 ○ 李鸿章故意将俄占东三省意图泄露。莫斯科杨儒不辱使命

二十一 赔款结欢
 ○ 慈禧太后无心看戏,随驾百官风气仍旧
 ○ 列强索款四亿五千万,李、奕二大臣忙着议说帖
 ○ 朝中无人办新政。慈禧太后再次降懿旨令光绪帝督办政务
 ○ 《中国全权大臣致各国驻京钦使和款说帖全分》
 ○ 张之洞、刘坤一二督联名会奏新政
 ○ 孙中山愤言辛丑年当是中国国耻年。列宁著文怒斥侵华军



帝制的终结(下)

二十二 慈禧回銮
 ○ 两宫回銮日期一延再延。静鞭三响,圣驾出宫门,千官万乘齐恭送。两宫游洛阳,似不减羽猎长扬之盛
 ○ 汜水闻李鸿章死讯,慈禧太后大哭不止
 ○ 开封府慈禧太后庆万寿。发谕撤去大阿哥名号,班赏有功之臣
 ○ 宫殿依然,人民如旧
 ○ 袁世凯筹款练兵

二十三《大同书》与《新民丛报》
 ○ 孙中山横滨摆宴接风,章炳麟痛饮七十杯无醉意
 ○ 康有为大庇阁内考《春秋》
 ○ 梁启超办《新民丛报》,意在一力反专制,养新民
 ○ 康有为大吉岭上著大同
 ○ “我爱我师,我尤爱真理。我爱孔子,我尤爱真理”
 ○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二十四《苏报》案
 ○ 中国亡国纪念会上,章炳麟醉倒在酒楼。黄轸与孙中山失之交臂
 ○ 吴敬恒沉濠。蔡元培为办爱国学社忍受丧子之痛
 ○ 新年留学生团拜会上,刘成禺公然言扑满
 ○ 章炳麟留分头,赤足登履,腰间勒着一根草绳。一年四季,手里总爱执一柄团扇
 ○ 序邹容《革命军》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 《苏报》被封查,章炳麟投案
 ○ 第二次开审时,审判官孙士鏻宣布中国政府到案。章炳麟谓“载湉小丑”四字未触犯清帝。驻上海各国领事不同意引渡章、邹

二十五 入主洪门
 ○ 孙中山檀岛入洪门
 ○ 受托聘刘成禺任《大同日报》主笔后,孙中山又与黄三德联络建总堂。荷马里热心中国事
 ○ 孙中山自认为是社会主义者,王德威尔得却不接纳他入第二国际
 ○ 王发科等四人割箧偷盟书告密,清廷驻法公使孙宝琦斥他们不忠不义
 ○ 华兴会
 ○ 举事不成,黄兴化装出走上海

二十六 孙黄结盟
 ○ 一人独办《安徽俗话报》的陈乾生接到从上海来的急电
 ○ 上海的革命志士一时星散逃匿。吴樾刺杀出洋五大臣
 ○ 孙中山、黄兴东京结同盟
 ○ 杨度拒不入盟,孙中山与他彻夜长谈辩论
 ○ 《民报》与胡汉民、汪精卫
 ○ 陈天华蹈海
 ○ 章炳麟出狱

二十七 战南陲
 ○ 浏、醴、萍起义被诛杀者累万。《革命方略》与青天白日旗
 ○ 一个E字五万元
 ○ 黄冈、惠州起义
 ○ 徐锡麟拼死反清,秋瑾从容赴难
 ○ 镇南关上,孙中山、黄兴以亲手发炮击敌为快事
 ○ 黄兴与郭人漳斗智斗勇
 ○ 河口得而复失。孙中山拟组新军

二十八 立宪固皇位
 ○ 七十岁的慈禧太后让卡尔为自己画像,还扮观音菩萨照相。俄国马戏团进了颐和园
 ○ 河间府秋操后,阅兵大臣铁良和兵部侍郎良弼见北洋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疑惧之心陡生
 ○ 张謇游说督抚、名流,请行立宪
 ○ 两宫颁发立宪诏书,以行宪政使皇位永固
 ○ 袁世凯欲设责任内阁,光绪帝冷厉地说:“什么责任内阁,你的心事我全知道!”
 ○ 梁启超东京组织政闻社。同盟会坚持革命排满
 ○ 岑春煊誓做慈禧太后的恶犬。载振既得名伶又收金钱
 ○ 岑春煊、瞿鸿禨开缺回籍,袁世凯调离北洋
 ○ 谢罪出宫时,袁世凯从殿阶坠地,跌伤右腿。张謇出任预备立宪会会长,各省纷纷筹办咨议局
 ○ 光绪帝驾崩。慈禧太后吩咐完后事随即断气
 ○ 三岁新帝即位,摄政王载沣欲诛袁世凯
 ○ 袁世凯在屈辱中仓皇出京,送他上火车的只有杨度和严修。张之洞一病不起,叹道:“国运尽了!”

二十九 黄花岗
 ○ 程家柽东京遭暗算
 ○ 陶成章在报上登载“孙文罪状”
 ○ “红龙计划”
 ○ 汪精卫决计刺杀摄政王,陈璧君要与他共生死
 ○ 闻母亲病逝,孙中山与卢夫人相向而泣,谓生前尤不能登岸见老母一面,实是终生憾事
 ○ 槟城会议
 ○ 黄兴拟组十路选锋攻广州,但有九路不能如期发动
 ○ 黄兴一路起义后直扑总督府,百余人在混战中非死即伤
 ○ 黄兴带伤回香港,既悲且怒。诸烈士安葬黄花岗时,天雨靡靡。闻湖北党人筹划在武汉起义,黄兴极表赞成

三十  武昌举义
 ○ 肃亲王善耆接见立宪请愿团。摄政王载沣为收拾人心,忙组皇族内阁
 ○ 四川绅商要保路,武汉党人谋起义
 ○鄂督瑞澂获知新军中党人众多,心中恐慌。“老子就造反!你要怎么样?”程正瀛开枪击毙棚长陶启胜。熊秉坤以革命军大队长身份率部发难
 ○ 总督府旗杆上换上了五色旗
 ○ 黎元洪被举为都督后像个泥菩萨
 ○ 中华民国军政府以黎元洪名义通电全国
 ○ 剪掉发辫,革命了
 ○ 革命军祭天誓师

三十一 袁世凯复出
 ○ 算卦人说,辛亥八月节袁世凯的官星要动
 ○ 寿庆日得革命党在武昌起义电报,袁世凯止剧罢宴,示意旁人散座,接着令亲信火速向奕劻送去二十万金
 ○ 陆军大臣荫昌无法统率北洋军,摄政王载沣不得已发谕起用袁世凯
 ○ 袁世凯得电谕后故意托病拖延,与来劝的徐世昌定下窃取朝中大权的密计
 ○ 革命军连战皆捷,汉口各国领事承认湖北军政府为交战团体
 ○ 黎元洪致函萨镇冰陈革命大义,清水师反正
 ○ 革命军汉口前线总指挥通敌,军情危急。黄兴到汉,军心一振
 ○ 滦州兵变,摄政王代下罪己诏。革命军拼死反攻,冯国璋火烧汉口
 ○ 吴禄贞丧元

三十二 黎元洪拜将
 ○ 湖北军政府筑将坛拜将,黎元洪亲授黄兴战时总司令印信和令箭
 ○ 陈其美做了上海都督,李燮和成立吴淞军政分府
 ○江苏巡抚程德全反正易帜。为表示革命决心,他剪掉自己的辫子,又将院司各种印信集中毁于抚署大堂。浙江巡抚未及独立,党人已发动了起义
 ○ 冯国璋欲取汉阳得大赏,袁世凯却暗中与党人谋和
 ○ 黄兴致函劝袁世凯建华盛顿之事功,刘承恩奉命探听党人的意图
 ○ 被资政院“选”为总理大臣后,袁世凯即乘火车回京组阁
 ○ 反攻汉口失败,黄兴急得差点吐血
 ○ 汉阳陷落,援鄂湘军亦撤走
 ○ 张振武拔刀高叫:有敢再言放弃武昌者斩
 ○ 袁克定密见英国公使朱尔典,请支持其父出任总统。北洋军炮击武昌城,黎元洪潜逃了
 ○ 段祺瑞接任第一军总统,与吴兆麟、孙武协定停战

三十三 沪宁独立
 ○陈、程、汤三督联名通电,邀请各省派代表到沪集会商议成立临时中央政府。张謇提议:政府设鄂,议会设沪。武昌各省代表请黎元洪以大都督名义执行中央政务
 ○ 江浙联军攻克南京
 ○ 黄兴正色道:“革命至此,尚只算成功的开始。”十一省代表公举他为大元帅,他谦辞不任
 ○袁世凯请旨和谈,任唐绍仪为和谈总代表赴鄂。黎元洪在武昌城外毡呢厂设西餐招待唐绍仪一行。唐绍仪等转赴上海后,南方代表伍廷芳、代行大元帅黄兴、沪督陈其美、苏督程德全及沪上名流致以热烈欢迎
 ○ 北军代表廖宇春与南军代表顾忠琛暗中协议。唐绍仪白天与伍廷芳谈毕,晚上又与张謇等江浙绅商聚议
 ○ 隆裕太后不许逊位,要袁世凯整军再战,并拿出内帑黄金八万两劳军

三十四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美国国务卿拒见孙中山。欧洲四国银行团不借款。胡汉民请孙中山留粤,孙中山却说:“推翻二百六十年贵族专制之满洲,贤于用兵十万。”
 ○ 孙中山下轮船后对记者说:我可谓不名一文,“所带回者,革命之精神!”
 ○ 章炳麟欲推宋教仁组阁,宋教仁想出任总理
 ○ 孙中山当选为首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
 ○ 1912年元旦,南京喜气洋洋,首位民选大总统孙中山宣誓就职

三十五 清帝退位
 ○ 北洋军炮击武昌。袁世凯不信孙中山会虚位以待。孙中山在南京组织政府,并下令北伐
 ○ 南京政府一无财源,内阁部长纷纷离职,四十万北伐军兵疲饷匮
 ○ 袁世凯洒泪为逼宫。他遇刺受惊后,即派人暗杀了良弼
 ○ 清帝宣诏退位
 ○前摄政王载沣在醇王府内隐居不出。儿子退位当日,他与妻子置酒谈恨。待至想起自己抱儿子登基时所说的“快完了”一语,载沣心情释然

三十六 总统职归袁世凯
 ○ 临时大总统易职
 ○ 迎袁专使北京遭遇兵变
 ○ 副总统黎元洪不再言立武汉为新都,转而拥护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 列强仍不承认中华民国
 ○ 南京参议院议决大总统就职地点在北京,袁世凯一遂心愿

三十七 孙中山之忧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
 ○ 八十岁的萧姓盐商从总统府出来,高兴地说“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
 ○ 章炳麟闹奠
 ○ 同盟会改组
 ○ 宋教仁热心政党政治,黄兴关心善后事宜

三十八 唐绍仪组阁
 ○ 袁世凯稳固北方
 ○ 唐绍仪奉命南下组阁。黄兴哭劝南方各军将校不要再争陆军总长。内阁阁员很快议定
 ○ 唐绍仪签字入盟,众同志报以热烈掌声;孙中山主盟,唐绍仪起立宣誓

三十九 有天下而不与
 ○ 紫金山游猎
 ○ 孙中山解任后到上海,民众热烈欢迎。他鼓吹社会革命:“我所欲为之事至少需要一百年。”
 ○ 武昌黄鹤楼演讲,孙中山说民国譬之公司,人民为大股东,总统至百执事皆为股东服役务
 ○ 福州市民置欢迎联云:“有天下而不与,微斯人谁与归”
 ○ 至广州后,代理都督陈炯明连夜离府赴港,孙中山提请省议会正式选举胡汉民为都督
 ○ 应邀北上,与继任的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会商国政

结语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读史明智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