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中图网>淘书团>艺术>团购详情

淘书团

《建筑装饰与社会文化环境》,铜版纸全彩,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获得者姜娓娓撰写,建筑学家关肇邺、著名旅游学家杨乃济作序。具体分析了中西方建筑装饰诸多概念问题、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建筑装饰在演变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阐述了建筑装饰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等等,配以大量精美实例、资料图片,并标明来源,理论与图片相得益彰。内容丰富、通俗易懂,适合建筑与艺术设计相关领域的读者阅读。原价78元,现团购价18元包邮!

×

关键字
艺术精选
团购价¥18.0 ¥78.0 折扣2.3
已售57
缺货登记

返回淘书团>>

推荐理由

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获得者姜娓娓根据其博士论文撰写而成

建筑学家关肇邺、著名旅游学家杨乃济作序

配以大量图片,包括资料照片、平面图、建筑草图、渲染图等

本书适合从事建筑设计、建筑装饰、艺术设计的工作者,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阅读

书友说
  • 鲁鲁和*** 2017/10/15 21:25:41
    本书作为作者研究生课题,彩印。很有初中美术课播放的建筑纪录片的感觉,作为扩展知识还是不错的。
查看下一条 >>

内容简介

  《建筑装饰与社会文化环境》首先分析了诸多已有的中西方建筑装饰概念存在的问题,重新界定了装饰的概念,从装饰与建筑本体之间关系的角度提出了“本体性装饰”和 “附加性装饰”的概念,并从哲学的高度总结了它的三层作用:实用、美化和表达意义。其次,通过具体分析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建筑装饰在演变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和审美因素),以及“本体性装饰” 和“附加性装饰”演变和更替的关系,提出装饰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是一种在错综复杂观念下的一致、互动的关系。第三,《建筑装饰与社会文化环境》肯定了装饰在建筑中的价值,认为就目前建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而言,具有装饰的建筑将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针对装饰在建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需要本着“回归基本原理”的精神,提倡“理性的装饰”,并把“理性的装饰”思想归纳为四条原则:时代性原则、地域性原则、大众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最后,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践,将核心理论和观点予以印证。

  《建筑装饰与社会文化环境》适合从事建筑设计、建筑装饰、艺术设计的工作者,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姜娓娓,第十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获得者,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综合设计三所工作室主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工学博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工程师,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会员。

  专业领域:教育建筑、办公建筑、养老产业研究与建筑设计。

  主要作品:清华校友总会办公楼、清华大学图书馆北楼、清华生物医学馆竞赛、南开大学理科学院组团、清华大学电子工程馆(ROHM楼)、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国际竞赛、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生产指挥中心、台州市图书馆、中国科技馆新馆国际竞赛、郑州大学新校区人文社科医学院组团、徐州汉画像石博物馆(新馆)、清华大学化学馆(何添楼)。

图片展示













本单详情

《建筑装饰与社会文化环境》
作者:姜娓娓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7564104953
出版时间:2006/10/1
开本:16
页数:224
定价:78.0

目录:
绪论
0.1建筑装饰的理论综述
0.2研究的意义
0.2.1建筑装饰的概念发生巨大变化,并有模糊化与暂时化的倾向
0.2.220世纪是中国建筑和社会文化变化最大的时期
0.2.3国内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缺
0.3研究的方法、范围和本书框架
0.3.1研究的方法
0.3.2研究的范围
0.3.3本书框架
第一部分理论基础
第一章本体与附加
1.1现有概念的剖析
1.1.1西方的概念
1.1.1.1概念演变的四个阶段
1.1.1.2OmamentOmamentation与Decoration的辨析
1.1.2中国的概念
1.1.2.1传统概念的宽泛性
1.1.2.2当代概念的模糊性
1.2重新界定装饰的概念
1.2.1什么是装饰
1.2.2本体性装饰(NoumenalOmament)
1.2.2.1结构装饰化(StructureOmamentalized)
1.2.2.2装饰结构化(OmamentStructuraIized)
1.2.3附加性装饰(AppIIedOmament)
1.2.3.1建造的装饰(OmamentConstructed)
1.2.3.2附加的艺术(AppliedDecorativeArt)
1.2.4两者的关系
1.3装饰在建筑中的地位
第二章美与意义
2.1建筑装饰的三个层次
2.1.1第一层次:功能与构造的需要
2.1.1.1装饰的起源
2.1.1.2建筑装饰的起源
2.1.2第二层次:美化建筑
2.1.2.1艺术加工
2.1.2.2美的原则
2.1.3第三层次:表达意义
2.1.3.1象征意义
2.1.3.2身份和地位
2.1.3.3民族文化
2.2由来已久的哲学思辨:“美”与“意义”
2.1.1美与意义的结合
2.1.2美与意义的分离
2.3现代主义建筑:重审美而轻意义
2.3.1现代艺术
2.3.1.1为艺术而艺术
2.3.1.2意义的模糊
2.3.2现代主义建筑的装饰观念
2.3.2.1装饰就是罪恶
2.3.2.2追求空间胜于意义
2.3.2.3对意义模糊的批评
2.4后现代主义建筑:重意义而轻审美
2.4.1POP艺术:从形式到意义
2.4.2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装饰观念
2.4.2.1“鸭子”与“装饰化棚屋”
2.4.2.2对重意义而轻审美的批评
2.5小结
第三章装饰与社会文化环境
3.1技术因素
3.1.1直接应用的技术
3.1.1.1工艺
3.1.1.2材料
3.1.2间接作用的技术
3.2经济因素
3.2.1对装饰的制约
3.2.2对装饰的促进
3.3社会文化
3.3.1哲学思想
3.3.2社会心理
3.3.3道德标准
3.3.4政治因素
3.4审美因素:与姊妹艺术的类比
3.5小结
第二部分具体分析
第四章1920年代末-1940年代:驳杂的装饰
4.1驳杂的装饰
4.1.1装饰的分类
4.1.1.1西方体形 西方装饰
4.1.1.2中国体形 西方装饰
4.1.1.3西方体形 中国装饰
4.1.1.4中国体形 中国装饰
4.1.2装饰的手法
4.1.2.1布杂式装饰
4.1.2.2装饰派装饰
4.1.2.3新古典主义式装饰
4.1.2.4现代主义的无装饰
4.2与经济因素的关系
4.2.1中国固有之形式的装饰
4.2.2装饰派装饰与现代主义的无装饰
4.3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4.3.11925年以前对西式建筑的崇尚
4.3.21925年以后民族情绪的高涨
4.3.2.1传教土的本土化运动
4.3.2.2政府的民族意识形态需求
4.3.2.3知识分子冷静地看待西方
4.3.2.4日本建筑界追求本土化对中国的影响
4.4与姊妹艺术的类比
4.4.1服装的西体中用
4.4.2其他艺术的中西合璧
4.5小结
第五章1950年代-1970年代:民族化的装饰
5.1民族化的装饰
5.1.1布杂式装饰
5.1.1.1西洋建筑的轮廓意象
5.1.1.2中国建筑的轮廓意象
5.1.1.3中西合璧的轮廓意象
5.1.2新古典主义式装饰
5.1.3简化的略有中国味道的装饰
5.2与经济的关系
5.2.1装饰批判
5.2.2与现代主义反对装饰的比较
5.3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5.3.1前苏联布杂思想的影响
5.3.2与台湾的比较
5.3.3装饰的暂时恢复
5.4与姊妹艺术的类比
5.5小结
第六章1980年代以来:多元化的装饰
6.1多元化的装饰
6.1.1附加性装饰
6.1.1.1新古典主义建筑装饰
6.1.1.2后现代主义建筑装饰
6.1.1.3地域主义建筑装饰
6.1.2本体性装饰:晚期现代主义的装饰
6.1.2.1结构装饰化
6.1.2.2装饰结构化
6.2与经济技术的关系
6.2.1技术因素
6.2.2经济因素:经济本位与暂时性
6.3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6.3.1全球化的冲击
6.3.2大众文化的冲击
6.4与姊妹艺术的类比
6.5小结
第三部分原则与方法
第七章理性的装饰
7.1复杂思想下的建筑装饰
7.1.1装饰与基因的类比
7.1.2中国现代建筑装饰发展的三条脉络
7.1.3中国古典建筑基因的价值
7.2对建筑装饰的评价
7.2.1对本体性装饰的评价
7.2.1.1结构装饰化与建构
7.2.1.2装饰结构化
7.2.2对附加性装饰的评价
7.2.2.1建造的装饰
7.2.2.2附加的艺术
7.3装饰有没有未来?
7.3.1当代的质疑
7.3.2纵向例证:摩天楼的演变
7.3.3横向例证:当今世界建筑师的作品
7.3.3.1建筑师的分类
7.3.3.1装饰所占比例
7.3.3.2装饰的新趋势
7.3.4类比例证:姊妹艺术中的装饰
7.3.4.1与音乐的类比
7.3.4.2与服装的类比
7.3.5结论
7.4回归理性的装饰
7.4.1时代性原则
7.4.1.1时尚与经典
7.4.1.2现代与传统
7.4.1.3时代性原则
7.4.1.4实例分析
7.4.2地域性原则
7.4.2.1全球化与地域性
7.4.2.2地域性是立足点
7.4.2.3地域性原则
7.4.2.4实例分析
7.4.3大众性原则
7.4.3.1大众与精英
7.4.3.2大众与先锋
7.4.3.3大众性原则
7.4.3.4实例分析
7.4.4经济性原则
7.4.4.1永恒性与暂时性
7.4.4.2经济性原则
7.4.4.3实例分析
第八章工程实践:徐州汉画像石馆扩建工程
8.1工程背景
8.1.1两汉文化的徐州
8.1.2汉画像石馆的特点
8.1.3徐州汉画像石馆扩建
8.2总体构思
8.2.1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8.2.2与人文环境的协调
8.3建筑装饰的原则
8.3.1时代性原则
8.3.2地域性原则
8.3.3大众性原则
8.3.4经济性原则
8.4本体性装饰
8.4.1叠涩
8.4.2模壳
8.4.3斜面屋顶
8.5附加性装饰
8.5.1明器
8.5.2石阙和石亭
8.6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读史明智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