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读书月淘书团会场|满额送文创/限时满减
中图网>淘书团>社科>团购详情

淘书团

清代及近代名医医话7册,荟萃清初儒医吴天士、年希尧(年羹尧之兄)以及近代名医庆云阁、刘冕堂、张奎彬、景仰山6位医家专著,外加一册综合性《新编清代名医医话精华》,涵盖医理、医论、医话、良方、医验病例、诊断绝学、药物应用等,涉及病种广泛,既富于诊治特色,又各有创见,纲目清晰,编排有序,是中医药学领域的重要文献资料。定价232元,现团购价75元包邮!

×

团购价¥75.0 ¥232.0 折扣3.2
已售55
缺货登记

返回淘书团>>

推荐理由

16开、32开平装,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7册分别为《新编清代名医医话精华》《吴天士医话医案集》《年希尧集验良方》《庆云阁医学摘粹》《刘冕堂医学精粹》《张奎彬医学引阶》《景仰山医学三书》
其中《新编清代名医医话精华》共精选谢映庐、郑素圃、吴天士、陈匊生、杨乘六、袁桂山、王蓉塘7位名家的医话佳篇,包含笔记体医案等,总计近500则
纲目清晰,编排有序,汇集清代及近代众多中医专家的医疗验案、名方妙方,提供了大量医学相关资料

书友说
  • 墨者玄*** 2019/11/9 15:55:21
    书很好 值得收藏 阅读 正版 印刷清晰 中图的包装一直放心
  • 158*** 2019/10/15 16:19:54
    书非常好,中华医学一麦传承
  • ztw*** 2019/10/14 8:48:12
    非常好的一套图书,值得借签参考,值得收藏。
  • ztw*** 2019/10/11 11:17:57
    装帧典雅古朴,印刷清晰,品相完好,这是一套我心怡己久的医学书籍
查看下一条 >>

编辑推荐

《新编清代名医医话精华》
本书精选清代7位名家的医话佳篇,包含笔记体医案等,总计近500则。所录医案皆系医话式医案,其特点通俗如话,涉笔成趣,言之有案,内容充实。所选医家谢映庐、郑素圃、吴天士、陈匊生、杨乘六、袁桂山、王蓉塘均系有影响的清代名医,学验俱富,或长于伤寒,或长于杂病,或长于温补,或长于攻下,或精于脉诊。特色鲜明,风格各异,启人心智,堪于取法。编者选案精严,编排有序,纲目清晰,便于研习。本书对钻研中医理论、提高临床水平具有较高价值,适于中西医专业人员和中医爱好者阅读。

《吴天士医话医案集》
本书由清初著名儒医吴天士的《医验录初集》和《医验录二集》综合编辑校点而成。内含《兰丛十戒》、《破俗十六条》、《医医十病》3篇医话和吴氏医验病例203则,以伤寒、内伤、虚劳病症为多,间以杂病。吴氏医宗伤寒,精于脉诊,屡起疑难重症,特色鲜明。如擅用附子,彰显火神派风格。善治阴证,尤精于真寒假热即阴火的辨析,此为《吴天士医话医案集》之精华所在。3篇医话以破除时俗,针砭庸医流弊为主旨,观点鲜明,语言犀利,颇多警世之句,值得品味。

《年希尧集验良方》
本书是清初康熙、雍正年间,年希尧和梁文科所编辑,是一部内容翔实、立论中肯、方药平易而效著,诸科皆用,很有临床实用价值的综合性医方书。全书六卷,以病证为纲、以方为目,囊括了现代中医内、外、妇、儿、五官、骨伤、肿瘤、皮肤、疮疡、牙科、男女性病、生殖不孕不育、痔瘘、美容、乌发、生发等科,治疗病种多达百余种。每方必有主治证、或简言医理,或论后有方,方有渊源,药有剂量,服有制法,其备无不详。

《庆云阁医学摘粹》
本书是清朝末年辽宁著名医家庆云阁所著,并由著名中医、针灸学家彭静山点校,原名为《医学摘粹》。内容分为7部分,首部分为伤寒十六证类方,介绍了伤寒十六证的治疗方法。第二部分为伤寒证辨,介绍如何辨证伤寒。第三部分为四诊要诀,介绍了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绝学。第四部分为杂证要法,介绍了运用经方治疗各种杂证的方法。第五部分为本草类要,介绍各种药物的功效及临床应用。第六部分为伤寒证方歌括,介绍了治疗伤寒病的用药歌诀。第七部分为杂病证方歌括,介绍治疗杂病的用药歌诀。

《刘冕堂医学精粹》
刘冕堂为近代沈阳四大名医之一、杰出的中医教育家,“沈阳中医,半出其门”,有“擅岐黄术,具菩提心”之誉。《刘冕堂医学精粹》根据其遗留的大量著作、手稿和笔记等分门别类归纳而成,详细介绍和整理了其生平业绩和学术精粹。其中伤寒指要系其毕生研究伤寒的成果,颇多独到之处。医论精选多系其辑录的名篇名论,十分精辟,显示了刘冕堂作为一代名医、学者的学识水平和精邃目光。百草汇解辑录了其对常用百种中药的解读。良方集萃则选录了刘冕堂自制和收集的济世良方40首。书中选登了有关资料图片18幅,颇具史料价值。

《张奎彬医学引阶》
张奎彬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医家,不仅医术高明,办学有方,且医德高尚。常训诸生曰:“医本善事,尔诸生毕业后,宜广济斯民,同登寿域,均勿蹈世俗庸流,只射利为口腹计也。”张氏积历年教学,临证所得,著《医学引阶》一书传世。本书依书中内容,论述、要说、病证、方剂名称,重新归纳编排,予以补之。除序言、后跋当页下用角码注释,书中难懂古字、病名、药名、个别字句,以字后括号形式随时出注解释。

《景仰山医学三书》
景仰山为近代辽沈一代儒医,“名震奉省(今辽宁)”。本书收录其上世纪20年代的医学专著3部,详加点校出版。其中《医学入门》是四言歌诀形式的中医启蒙读物,词简意赅,言近旨远,堪与陈修园的《医学三字经》相媲美。《医学从正论》是一部医话式文集,收录89篇文章。内容广泛,文字精练,颇多观点独特之论,其风格之鲜明与清初医家徐灵胎的著名医论集《医学源流论》十分相近,堪为近代医话中的精品。《景氏医案》为其晚年行医的临症记录,收载医案150余则,“皆系百药罔效,群医束手之病”,经景氏接治而妙手回春。涉及病种广泛,既富于诊治特色,又时有创见,是为近代医案中的佳作。

图片展示















本单详情

《新编清代名医医话精华》
作者:张存悌 白龙 赵文文/编著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181951
出版时间:2013年9月
开本:32开
页数:285
定价:30元

目录
前言
一、陈匊生医话
1.四时感冒虚脱证
2.春温夹滞证
3.夏热失治证
4.秋燥脱肛证
5.冬月伤寒两感证
6.精气不足衰证
7.气血两损弱证
8.咳嗽内外因证
9.咳嗽吐血大肠火证
10.喘因伏暑证
11.呕哕虚寒证
12.面痛虚寒证
13.心胸痛虚寒证
14.腹痛宿证
15.少腹痛火证
16.疝痛新久虚实证
17.腿痛气血虚实证
18.痢疾表里寒热虚实证
19.泄泻阴阳寒热虚实证
20.大便不通虚寒证
21.痔疮热毒重证
22.淋浊新久证
23.遗精阴阳虚证
24.水肿阳虚阴虚证
25.自汗阴阳虚证
26.盗汗血虚非祟证
27.目赤寒热虚实证
28.咽喉虚实证
29.阴证辨诬证
30.阳证辨诬证
31.冰炭异治证
32.妇女经闭热寒证
33.妇人痛经阴阳证
34.妇人崩漏虚实证
35.胎前血虚气虚证
36.堕胎血热证
37.产劳辨诬证
38.小儿急惊证
39.小儿慢惊证
40.小儿痘后危证
41.童劳辨诬证
42.病有定凭治无定格证
二、谢映庐医话
1.伤寒(12则)
2.中风(2则)
3.诸痛(5则)
4.虚寒(4则)
5.内伤(3则)
6.痫厥(3则)
7.便闭
8.癃闭(3则)
9.吐泻痢疾(7则)
10.风火(3则)
11.痰飲(2则)
12.疟疾(3则)
13.肿胀(8则)
14.冲逆(5则)
15.霍乱(4则)
16.淋浊(2则)
17.五官杂症(4则)
18.痉厥
19.产后病(3则)
三、吴天士医话
1.停食外感
2.伤寒失表(2则)
3.伤寒误清(3则)
4.伤寒误补
5.夹阴伤寒(2则)
6.伤寒入经
7.太少两感(2则)
8.少阳证(2则)
9.阳明寒郁
10.热入阳明
11.中 寒(7则)
12.阴证误表(4则)
13.阴证误清
14.阴证误下
15.虚阳上浮(3则)
16.戴阳(6则)
17.虚阳外越
18.真热假寒
19.劳倦内伤(2则)
20.伤 食
21.食 厥(2则)
22.服药内伤(2则)
23.虚 痨(5则)
24.目 疾
25.狂 证
26.慢 惊
27.呕 吐(2则)
28.浮 肿
29.喘 嗽(4则)
30.渴 证
31.伤 暑
32.血 箭
33.热入血室
34.寒入血室
35.尾闾痛
36.腹 痛
37.痞 块
四、袁桂山医话
1.温病(5则)
2.暑病(5则)
3.湿温(3则)
4.喉痧(2则)
5.泄泻(3则)
6.中寒(2则)
7.虚寒(2则)
8.亡阳
9.便血(2则)
10.呃逆
11.不寐
12.狂证
13.痉厥
14.发背
15.疝病(2则)
16.妊娠恶阻
17.血崩
18.水肿
五、郑素圃医话
1.伤寒误治(5则)
2.少阳证
3.太阴证(4则)
4.厥阴证(17则)
5.少阴证(9则)
6.虚阳外越(5则)
7.戴阳(3则)
8.亡阳(9则)
9.暑证(12则)
10.疟疾(8则)
11.痢疾(6则)
12.不寐(2则)
13.咳喘(4则)
14.呕吐(2则)
15.便血(2则)
16.怔忡
17.中风
18.中痰
19.中恶
20.中火
21.中食
22.脚气
23.周身作痒
24.肉苛
25.阴斑(2则)
26. 产后病(5则)
27.疝
28.阴疮
29.破伤风(3则)
30.喉痛
31.口疮
32.口甜
33.经行腹痛
34.妊娠腹痛
35.妊娠水肿
36.妊娠咳嗽
37.产后病(9则)
38.褥劳
六、王蓉塘医话
1.外感风热
2.热病
3.中暑
4.咳喘(6则)
5.泄泻
6.痢疾(2则)
7.便秘
8.食积(1则)
9.胸满不食
10.小儿乳积
11.水积吐食
12.呕血(2则)
13.唾血
14.痹症(3则)
15.痰厥头痛
16.痰扰心包
17.气郁成痰(2则)
18.湿痰流注
19.气郁吐逆
20.不寐(2则)
21.水肿(2则)
22.癃闭
23.腹胀
24.胃热与脾寒
25.眩晕
26.中风
27.遗精
28.疟疾(4则)
29.霍乱(2则)
30.发颐
31.阴疽
32.臁疮
33.寒疝
34.痔
35.目痛(2则)
36.耳聋
37.身面皆赤
38.红痧(2则)
39.发斑
40.痘疹
41.月经不调
42.血崩(2则)
43.闭经(2则)
44.不孕
45.产后气虚
七、杨乘六医话
1. 汗症
2. 鼓证
3. 痢疾(2则)
4. 吐血(2则)
5. 咳嗽
6. 鼻衄
7. 肝虚胁痛
8. 胸膈痞闷
9. 发热(4则)
10. 伏火
11. 感冒误治
12. 阳虚感冒(2则)
13. 戴阳
14. 阳虚欲脱
15. 真寒假热(4则)
16. 内伤变症
17. 腹胀
18. 痰厥
19. 痿证
20.咽喉肿闭(2则)
21.瘰证
22.产后发热(2则)
23.子悬
24. 慢脾风                                                                        

《庆云阁医学摘粹》
作者:(清)庆云阁/著,彭静山/点校,王春月/整理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168419
出版时间:2011年11月
开本:16开
页数:199
定价:38元

目录
伤寒十六证类方
伤寒证六经提纲
太阳经提纲
太阳经坏病提纲
太阳经坏病结胸痞证提纲
阳明经提纲
阳明经虚证提纲
少阳经提纲
少阳经坏病提纲
少阳经坏病结胸痞证提纲
太阴经提纲
少阴经提纲
厥阴经提纲
伤寒十六证类方
表寒证
桂枝汤
麻黄汤
葛根汤
表热证
小柴胡汤
表虚证
桂枝加附子汤
表实证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加葛根汤
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里寒证
真武汤
四逆汤
茯苓四逆汤
干姜附子汤
白通汤
白通加猪胆汁汤
吴茱萸汤
桃花汤
里热证
白虎汤
白虎加人参汤
黄芩汤
猪苓汤
茵陈蒿汤
栀子檗皮汤
黄连阿胶汤
白头翁汤
里虚证
甘草干姜汤
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附子汤
小建中汤
里实证
栀子厚朴汤
栀子干姜汤
栀子豉汤
栀子甘草豉汤
栀子生姜豉汤
瓜蒂散
桃核承气汤
抵当汤
抵当丸
大陷胸汤
大陷胸丸
小陷胸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
十枣汤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麻仁丸
表寒里热证
桂枝二越婢一汤
大青龙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表热里寒证
通脉四逆汤
表虚里实证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生姜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旋覆代赭石汤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黄连汤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表实里虚证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桂枝人参汤
桂枝加芍药汤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表里俱寒证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
表里俱热证
葛根黄连黄芩汤
表里俱虚证
炙甘草汤
附子汤
表里俱实证
五苓散
茯苓甘草汤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桂枝加大黄汤
小青龙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葛根加半夏汤
大柴胡汤
柴胡加芒硝汤
杂治方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茯芩桂枝白术甘草汤
桂枝甘草汤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桂枝加桂汤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
牡蛎汤
……
伤寒证辨
四诊要诀
杂症要法
本草类要
伤寒证方歌括
杂病证方歌括
附录
点校后记


《吴天士医话医案集》
作者:(清)吴天士/原著,张存悌 等/编校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175219
出版时间:2012年7月
开本:32开
页数:284
定价:30元

目录
吴天士学术思想探析
自序(《医验录初集》)
自序(《医验录二集》)
凡例
医话篇
兰丛十戒
医医十病
破俗十六条
医案篇
伤寒(含阴证)
虚人外感
停食外感(2例)
伤寒下利
伤寒热结在里(3例)
伤寒失表(3例)
伤寒误清(4例)
伤寒误补
伤寒夹阴(2例)
伤寒入经(3例)
太少两感(3例)
少阳证
少阳胁痛
太阳兼阳明
阳明寒郁
热入阳明
中寒(9例)
夏月中寒(3例)
阴证误表(8例)
阴证误清(2例)
阴证误滋
阴证误下
虚阳上浮(5例)
戴阳(13例)
虚阳外越(2例)
真热假寒证(4例)
内伤
劳倦内伤(8例)
伤食(8例)
不食
食厥(9例)
中证(5例)
服药内伤(4例)
虚痨(25例)
虚证(4例)
虚脱
杂症
目疾
眩晕
疸证(2例)
狂证
心疾
舌疮
不寐(2例)
慢惊
痢疾
泄泻
疟疾(9例)
呕吐(6例)
霍乱
浮肿
喘嗽(9例)
渴证
奔豚
伤暑
吐血(3例)
便血
血箭
崩漏
胎动
热入血室
寒入血室
产后(6例)
阴虚喉痛
胸胁痛
尾闾痛
腹痛
臂痛
痞块
编校后记


《年希尧集验良方》
作者:年希尧/原著,于永敏/主校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175783
出版时间:2012年8月
开本:16开
页数:216
定价:38元

目录
养生编
一、急治门
1.紫金锭
2.许真君七宝如意丹
3.万应丹
4.治阴证欲死立效方
5.治中暑昏眩方
6.治中暑仆地方
7.盛夏时有大热证
8.治霍乱神效
9.治干霍乱腹痛出汗,吐泻不出,危在顷刻
10.治绞肠痧
11.代赭石散治一切呕吐不止方
12.治自缢死方
13.治冻死及落水冻死
14.治溺水死
15.治人卒然仆地不语及一切不省人事等症
16.治暴死方
17.治五绝死方
18.治惊吓死方
19.治中煤毒;昏晕恶心,跌倒
20.治疯狗咬伤方
21.治狗咬方
22.治破伤风及疯狗咬方
23.治破伤风方
24.解百毒方
25.治箭镞木竹器伤方
26.解中诸毒方
27.解食银铕毒方
28.解断肠草毒方
29.解砒霜毒方
30.解人信毒方
31.解巴豆毒方
32.解蒙汗药毒方
33.解盐卤毒方
34.解烧酒毒方
35.解河纯鱼毒方
36.解中鱼毒方
37.解蟹毒方
38.解食鳖毒方
39.解中蛊毒预防蛊毒方
40.治金蚕蛊方
41.治毒蛇咬伤
42.治蛇毒方
43.治蜈蚣咬方
44.蝎蛰毒方
45.中蚯蚓毒形如大麻风,须眉皆落
46.治百虫入耳
47.解中药箭毒方
48.中诸鬼祟
49.鬼魇鬼打
50.魇死并中恶
51.惯多魇梦
52.卧忽不醒
53.人咬
54.解蕈毒蘑菇毒诸草药毒及闭口椒毒
55.治汤泡火烧方
56.治疟疾方
57.治汤泡方
58.治阴证方
59.救自刎断喉方
60.治金刃伤血流不止
61.金刃散
62.花蕊石散治金疮血不止
63.治金刃伤血流不止
64.治打扑损伤血流不止
65.金疮铁扇散药方
66.治竹木刺扎难方
67.治鱼骨刺卡喉方
68.治诸骨卡方
二、中风门
1.开关散
2.稀涎方
3.牛黄清心丸
4.追风祛痰丸
5.侯氏黑散
6.桂枝汤
7.苏合香丸
8.大神效活络丹
9.史国公药酒
10.治风软脚方
11.治痫奇方
12.仙传黑虎丹
13.治女人鸡爪风,十指搐溺
14.治口眼喁斜方
15.治血厥方
16.治鹤膝风方
17.治大风恶疾,双目昏暗,鼻梁倒塌,肌肉溃烂
18.秘传药酒方
19.治鹅掌风
20.治大麻风
21.治大麻风方
22.治羊癫疯神方
23.治中风不省人事
24.治卒中风效方
25.治中风中痰中暑中气
26.治瘫痪秘方
27.治痛风止疼方
28.治筋骨疼痛如夹板状不可忍者
29.治白癜风
30.茯苓丸治手战臂痛
31.治羊癫疯
32.中风中痰急救方
33.治男女失心疯方
三、预防中风门
1.搜风顺气丸
2.稀莶丸
3.稀莶草膏
4.晚服竹沥枳术丸
5.竹沥化痰丸
6.治虚风
7.治大麻风仙方
四、伤寒门概论伤寒六经见证治法要略
1.太阳经见证辨证诊脉用药法
2.阳明经见证辨证诊脉用药法
3.少阳经见证辨证诊脉用药法
4.太阴经见证辨证诊脉用药法
5.少阴经见证辨证法
6.厥阴经见证辨证诊脉用药法
7.伤寒结胸痞满辨
8.伤寒伏阴脉大论用药之误
9.伤寒伏脉辨
10.诸葛行军散
11.太阳寒伤营
12.太阳风伤卫
13.太阳经春夏秋三时感冒
14.阳明胃经
15.阳明热渴
16.阳明实热传里
17.少阳胆经
18.太阴脾经
19.太阴腹满
20.真寒直中阴经
21.阴极发躁证
22.厥阴无热证
23.厥阴热证
24.少阴锩卧寒战
25.少阴腹痛下利
26.少阴自汗潮热
27.少阴便实下利
28.两感伤寒证
29.蓄血证其人如狂
30.阳明邪热传里皮肤斑疹
31.伤寒神昏不语越经证
32.伤寒发狂热结膀胱名日如狂症
33.伤寒热证叉手摸心
34.伤寒日数过多,心惊烦躁
35.伤寒阴阳交
36.伤寒虚烦不得眠
37.伤寒余热未解
38.伤寒戴阳证
39.伤寒肉瞤筋惕亡阳
40.伤寒无阳证
41.劳力伤寒宜调荣养胃
42伤寒汗下表单俱虚,心烦发热欲吐
43.伤寒瘥后昏沉食复
44.伤寒误表表虚亡阳
45.伤寒屡复发表阴虚火动
46.伤寒阳明大便燥结
47.伤寒新瘥劳复
48.伤寒内伤七情痰迷心窍
49.伤寒鼻衄
50.伤寒潮热结胸
51.伤寒小结胸
52.治阴证肚疼欲死之症
53.治卒倒昏迷
54.治五脏中寒口噤,肢强胃脘停痰,冷气刺痛
55.治下寒泻痢腹胀,吐泻元气不接,昏迷寒冷之极
56.治中寒脉虚,燥热烦渴,若用寒凉必死
57.治中寒肢厥,肚疼吐泻,无脉乃寒中阴经
58.治阴证手足紫黑方
59.治中寒项筋痛连背髀,不可转移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附:澄鉴堂自制内府万应灵膏


《刘冕堂医学精粹》
作者:张存悌 刘曼厪 聂晨旭 编著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172126
出版时间:2012年1月
开本:16开
页数:176
定价:38元

目录
第一篇 刘冕堂生平学术概述
一、生平概述,青史留名
二、沈阳中医,半出其门
三、辽沈名医,医界泰斗
四、终生治学,著述宏富
五、擅岐黄术,具菩提心

第二篇 伤寒指要
伤寒弁言
第一章 伤寒名实
第一节 伤寒命名
第二节 伤寒病名汉西公认病灶实异
第二章 以阴阳名病之旨
第一节 三阴三阳
第二节 诸家解释三阳
第三节 诸家解释三阴
第三章 三阴三阳最要者有三
第一节 六气之三阴三阳
第二节 感证病型亦分三阴三阳
第三节 脏腑亦以三阴三阳为符号
第四章 伤寒太阳经腑主病及变病
第一节 太阳经病分虚邪实邪
第二节 太阳腑病分蓄水蓄血
第三节 太阳经变证从阴化寒
第四节 太阳经变证从阴化热
第五节 太阳经扼要治法并救逆法
第五章 阳明伤寒
第一节 阳明经病(附未罢太阳证)
第二节 阳明腑证有三
第六章 少阳伤寒
第一节 少阳经病
第二节 少阳腑证(《伤寒论》少阳共十节)
第七章 太阴伤寒
第一节 太阴阴邪
第二节 太阴阳邪
第八章 少阴伤寒
第一节 少阴阴邪
第二节 少阴阳邪
第九章 厥阴伤寒
厥阴经主证
第十章 直中两感
第一节 直中
第二节 两感
第十一章 六气标本
第一节 古之六气
第二节 六气新说
第三节 六气标本中见
第十二章 旁征东洋六经
日人汉医之解六经
第十三章 六篇层次节数及向愈之时
第一节 六篇层次
第二节 六篇节数
第三节 六经病向愈之时

第三篇 医论精选
第四篇 百草汇解
第五篇 良方集萃


《张奎彬医学引阶》
作者:张奎彬/原著,于永敏/主校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178975
出版时间:2013年5月
开本:16开
页数:112
定价:30元

目录
上册
张得珊氏医学总论
《伤寒论》读法
杂病论读法
审证说
处方说
用药说
《唐氏本草》读法
为医必尽天地人物之性说
阴阳虚实表里寒热论
主治阴阳不可执一说
气血生化离合论
主病兼病正病变病说
伏病说
读《唐氏本草》火热赘言
学识较经验为重说
张得珊氏医学总论
医案
女科
少腹前阴掣痛 /  惊悸梦魇  / 经行不止 / 乳证 / 血瘀腹痛 / 血虚腹痛 / 经行腰腹痛证
咽喉证
食气俱阻喉证 /  白喉证 / 吹药方 / 虚火喉证即阴火上冲证
血证
外感吐血 / 努力吐血 / 急行吐血 / 吐血
瘟疫
重症方 / 轻证方 / 哑巴瘟 / 湿瘟 / 卒中恶
水肿
气肿证 / 风水肿证
泄泻
水逆泄 / 五更泄 / 火邪泄 /  食积泄
痢疾
赤白痢 / 身热痢 / 噤口痢
喘嗽
嗽呕不得侧卧 / 喘嗽
痫证
无眠
血虚无眠证 /  肝胆热无眠证
转食
初服方 / 继服方 / 又方 / 嗯逆阻食 / 首方 / 次方 / 三方
杂症
外感变证 / 小柴胡加减方 / 白头翁加减方 / 阵身头痛兼呕泄 / 惊悸心跳 /手足拘挛证 / 又药酒方 / 阴寒腹痛 / 精阻腹痛/ 痰湿臂痛 / 内伤肝脾病 / 内伤心肝病 / 先服解郁和营方 / 运脾安神方 / 次服建中养阴方 /  腹胀腰痛兼过力证/ 汤火伤方 / 因风流泪 / 腰腿重著转动不利
虚劳
经虚闭劳证 / 肺肾俱病劳证
眼科
湿热目疾 / 气郁风热目疾 / 肝肾两虚目疾
花柳
梅毒炎上兼下痿证 / 龟头皮破变证 / 火淋兼便燥 / 淋证 / 血淋 / 浊证
下册
调经
调经大要 / 寒方温经汤 / 热方当归芍药汤加减 / 虚方当归建中汤 / 又方归脾汤 / 实方抵当汤 / 大黄蛰虫丸 / 桃仁汤气汤/ 初服汤 / 崩漏陷下汤 / 补中益气汤 / 血水相混方 / 五苓散 / 加减肾气丸 / 六君子汤
种子
启宫丸 / 育麟珠 / 五子衍宗丸丸 / 十补丸 / 固精丸 / 新定加味交感丸 / 外备方一首
胎前总论
安胎 / 所以载丸 / 胎气上逆下坠 / 上逆方 / 下坠方 / 胎下压胞方
金匮肾气丸 / 子满子气 / 子满方 / 子气方 / 子烦子嗽 / 恶阻证 / 胃寒方 / 胃热方 / 六君子汤 /脏寒腹痛胞阻腹痛0痛 / 脏寒腹痛
胞阻腹痛 / 0痛 / 胎前不可矜持太过说
临产
保生无忧散 / 加味芎归汤 / 阴门不闭者十全大补汤 / 子宫不收缩者补中益气汤 /
催生方
华佗顺生丹 / 催生如神丹
胞衣不下方
失笑散 / 花蕊散 / 牛膝散
产后论述
痉病方
竹叶汤 / 郁冒兼大便难方 / 小柴胡汤
产后诸病方
当归生姜羊肉汤 / 枳实芍药散 /下瘀血汤 / 大承气汤 / 阳旦汤 / 竹叶汤 /竹皮大丸 /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 千金三黄汤/ 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 / 产后脉象 / 生化汤解 / 产后浮肿 / 小调经散 / 产后浮肿兼喘咳 / 八味丸 / 新产后状类伤寒 /产后大块血 / 蓐劳 / 产后小便不通腹胀如鼓 / 产后尿淋漓 / 女人产后哺养 / 通乳所知 / 女人乳房作胀 / 十全大补汤 /下乳说 / 防治产后血晕 / 产后瘀血崩心 / 益母丸 / 治产后血晕方 / 治产后腹痛泄泻
杂症
妇人中风小柴胡汤 / 妇人伤寒发热 / 阳明病下血 / 谵语 / 半夏厚朴汤 / 甘麦大枣汤 / 小青龙汤方 / 泻心汤方 /妇人伤寒传经受病说 / 温经汤 / 土瓜根散 / 胶艾汤 / 大黄甘遂汤 / 抵当汤 / 白物矾石丸 / 红蓝花酒 / 当归芍药散 /小建中汤 / 肾气丸 / 蛇床子散 / 狼牙汤 / 猪膏发煎 / 女科杂症原始论 / 女子多下寒说 / 妇人阴湿热痒附方 / 效后方/ 鹿茸丸 / 抽刀散 / 妇人带下说 / 自制十六味保元汤 / 六龙固本丸 / 血分水分何也 / 癥瘕积聚 / 大七气汤 / 血瘕方/ 瘕积固结方 / 椒熨方 / 备急熨癥方 / 桂枝茯苓丸下瘀血汤 / 半夏厚朴汤 / 枳壳煮散 / 瓜蒌汤 / 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 枳术散 / 平胃散 / 越鞠丸 / 赤茯苓汤 /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 奔豚汤方 /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 葛花解醒汤/ 温脾汤 / 乌梅丸 / 追虫汤 / 厚朴半夏汤 / 郭生熨方
眼目
新定开瞽神方 / 又附方
瘰疬
宜逍遥散加味 / 消疬汤 / 有丹方
乳腺病
乳痛 / 人参败毒瓜蒌散加味 / 乳岩 / 加味逍遥散归脾汤 / 乳缩 / 当归补血汤加味 / 乳御 / 小柴胡汤加羌活防风 /瓜蒌散 / 香附饼 / 加味逍遥散
妇人阴挺方 /  外用药二方
儿科
诊治法 / 证患说 / 缺乳代以食品说 / 惊风说 / 大小抱龙丸 / 保赤丸 / 桂枝小柴胡汤 / 内疳外疳说 / 总方 /自制保赤丸 / 下食积方 / 四消丸 / 清和胃方 / 干湿头疮说 / 自制八宝散 / 自制清热保赤丸 / 散风解毒导湿清热方 /又外治方
疹痧癍证说
清表解毒方 / 痧毒证方 / 癍证方
痘症
痘稠色暗宣卫活荣方 / 难浆难痂补气煖血方 / 顶陷阳虚方 / 参归鹿茸汤 / 千金内托散 / 皮烂湿方 / 成疮方 / 外敷生肌散/ 又方败草散 / 木香散 / 咽痛气喘养阴救肺汤 / 烦躁方 / 泄泻方 / 清毒保目汤 / 清毒拔翳汤 / 水痘初起宣表解毒方 /已出温通燥湿方 / 已出清散导湿方 / 清表散毒汤
附泄泻证
清泄方 / 寒泄方
治乳母方
附张氏参加奉天医学研究会考核论文
伤寒传经直中解 / 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解 / 亢则害承乃制解 / 补论喻嘉言清燥救肺汤 / 气海血海辩 / 脉可凭不可凭论 /人卧血归于肝解
后跋
后跋1 / 后跋2 / 后跋3 / 后跋4 / 后跋5 / 后跋6


《景仰山医学三书》
作者:景仰山/原著,张存悌 杨洪云/点校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173000
出版时间:2012年5月
开本:16开
页数:140
定价:28元

目录
点校前言
一、一代儒医景仰山
二、景氏三书的成就与特点
三、本书点校说明
医学入门
序言
1.阴阳五行篇
2.气血生化篇
3.经脉篇
4.治法篇
5.辨证篇
6.辨脉篇(上)
7.辨脉篇(中)
8.辨脉篇(下)
9.肺病篇
10.心血篇
11.脾病篇
12.肝病篇
13.肾病篇
14.六淫病篇
15.药性篇
医学从正论
广序
瑯序
谈序
李序
自序
1.十二经脉名义解
2.胆汁入小肠取汁奉心化血说
3.食汁由小肠入别肠说
4.津门出水说
5.气由廉泉玉英出入说
6.传经解
7.脏腑相通解
8.桂枝汤解
9.麻黄汤解
10.小柴胡汤解
11.白虎加人参汤解
12.在表在外解
13.金水同源,木火同气解
14.龙雷之火解
15.宣阳可以御阴火辩
16.从治即反佐论
17.古方分量解
18.天之气候、人之禀赋古今不同论
19.古方不能治今病辩
20.读书不为书所拘说
21.古人示人以法说
22.阴证阳证解
……
景氏医案
校注后记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